诛韩本末
嘉泰元年五月①,监太平惠民局夏允中请用文彦博故事②,以侂胄为平章军国重事。侂胄恐,乞致仕,免允中官。二年十二月,拜侂胄为太师,立贵妃杨氏为皇后。初,恭淑后既崩,椒房虚位③。杨贵妃、曹美人皆有宠,侂胄畏杨权,数以曹柔顺劝上立之。上意向杨,侂胄不能夺也。太学生王梦龙为后兄次山客,监杂卖场赵汝谠与梦龙为外兄弟,知其事。于是以侂胄之谋告次山,次山以白后,后由是怨之,始有谋侂胄之意矣。三年,金国盗起,洊饥,惧我乘隙用兵,于是沿边聚粮增戍,且禁襄阳府榷场,边衅之开盖自此始。而侂胄久用事,亦欲立奇功以固位。会邓友龙等廉得北方事以告,而苏师旦等又从而怂恿之。
开禧元年④四月,以李义为镇江都统,皇甫斌为江陵都统兼知襄阳。金人以侵掠增戍渝盟见责,遂诏内外诸军密为行计。七月,侂胄为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上。苏师旦为安远军节度使,领阁门事。师旦本平江书佐,侂胄顷为钤辖日,尝以为笔吏,后依韩门。会上登极,窜名藩邸用,随龙恩得官,骤至贵显。八月,以殿帅郭倪为镇江都统兼知扬州。二年,以薛叔似为湖北京西宣抚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为副使,邓友龙为两淮宣抚使。十二月,金人使赵之杰、完颜良弼来贺正旦⑤,倨慢无礼。于是以北伐告于宗庙,下诏出师。已而陈孝庆复泗州又复虹县,许进复新息县,孙成复保信县,田琳复寿春府。未几,王大节攻蔡州不克,军溃;皇甫斌败于唐州;秦世辅军乱于城固县;郭倬、李汝翼攻宿州败绩,执统制田俊迈以往;李奭攻寿州,败。于是诛窜诸将败事者,更易诸阃。以丘崈为两淮宣抚使,分诸将三衙江上之兵,合十六万余人,分守江淮要害。既而,吴曦遣其客姚淮源献关外四川之地于金人,遂封为蜀王。至此,侂胄始觉为师旦等所误,遂罢师旦,除名送韶州安置,乃籍其家财赐三宣抚司为犒军费;斩郭倬于镇江;罢程松四川宣抚使。九月,金人陷和尚原。十月渡淮,围楚州。十一月,以殿帅郭杲驻真州以援两淮,丘崈以签书开督府。既而围襄阳,犯庐、和、真、西和州、德安府,陷随、濠、阶、成州、信阳、安丰军、大散关。郭倪弃扬州走。三年正月,丘崈罢,以枢密张岩督视。二月,金人始退师。四川宣抚司随军转运使安丙及李好义、杨巨源等讨吴曦,斩之,四川平。以杨巨源为四川宣抚使,安丙副之。既而次第复阶、凤、西和州、大散关。四月,遣萧山县丞方信孺奉使通谢金国。六月,安丙杀杨巨源。八月,信孺回,白事⑥,言:“金人欲割两淮,增岁币、犒军金帛,索回陷没及归正人。又有不敢言者。”侂胄再三问之,乃曰:“欲太师首级。”侂胄大怒,坐信孺以私觌物擅作大臣,馈遗敌人,降三官,临江军居住。乃以赵淳为江淮制置使,而用兵之谋复起。再遣监登闻鼓院王柟出使焉。
于是,杨次山与皇后谋,俾王子荣王曮入奏,言“侂胄启兵端,谋危社稷”。上不答。皇后从旁力请再三,欲从罢黜,上亦不答。后惧事泄,于是令次山于朝行中择能任事者。时史弥远为礼部侍郎、资善堂翊善,遂欣然承命。钱参政象祖,尝以谏用兵贬信州,乃先以召之。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张镃皆预其谋。议既定,始以告参政李璧。前一日,弥远夜易服,持文书往来二参第。时外间籍籍有言其事者。一日,侂胄在都堂,忽谓李参政曰:“闻有人欲变局面,相公知否?”李疑事泄,面发赤,徐答曰:“恐无此事。”而王居安在馆中与同舍大言曰:“数日之后,耳目当一新矣。”其不密如此。弥远闻之大惧,然未有杀之之意。遂谋之张镃,镃曰:“势必不两立,不如杀之。”弥远抚几曰:“君真将种也!吾计决矣。”
时开禧三年十一月二日,侂胄爱姬三夫人号“满头花”者生辰。张镃素与之通家,至是,移庖侂胄府,酣饮至五鼓。其夕,周筠闻其事,遂以覆帖告变。时侂胄已被酒⑦,视之曰:“这汉又来胡说。”于烛上焚之。初三日,将早朝,筠复白事。侂胄叱之,曰:“谁敢!谁敢!”遂升车而去。甫至六部桥,忽有声诺于道旁者⑧,问为何人,曰:“夏震。”时震以中军统制权殿司公事,选兵三百俟于此。复问:“何故?”曰:“有旨。太师罢平章事,日下出国门。”曰:“有旨?吾何为不知?必伪也。”语未竟,夏挺、郑发、王斌等以健卒百余人拥其轿以出,至玉津园夹墙内挝杀之。是夕,弥远称有密旨,钱参政欲奏审,史不许,曰:“事留,恐泄。”遂行之。是夕,史彷徨立俟门首,至晓犹寂然,至欲易衣逃去。而宰执皆在漏舍⑨以俟。既而侂胄前驱至,传呼太师来。钱、李二公疑事泄,皆战栗无人色。俄而寂不闻声,久之,夏震乃至,白二公曰:“已了事矣。”钱参政乃探怀中堂帖授陈自强,曰:“有旨。太师及丞相皆罢。”陈曰:“何罪?”钱不答。于是揖二公,遂登车去。是夕,使侂胄不出,则事必泄矣。二参继赴延和殿奏事,遂以窜殛侂胄闻。上愕然不信,及台谏交章谕列。三日后,犹未悟其死。盖此夕之谋悉出于中宫及次山等,宫省事秘,不能详也。遂下诏暴侂胄首开兵端等罪,官籍其家。而夫人张氏、王氏闻变,尽取宝货碎之,其后二人皆坐徒断。
夏震为福州观察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斩苏师旦于韶州、程松宾州、陈自强雷州,郭倪、郭僎皆除名安置,并籍其家;李璧、张岩皆降官居住;毛自知夺伦魁恩,以首论用兵故也。乃拜钱象祖为右相,卫泾、雷孝友并参政,史弥远知枢密院事,林大中签书院事,杨次山开府仪同三司赐玉带。遂以窜殛事牒报对境三省,以咨目遍遗二宣抚、二制置、十都统,告以上意。谏议大夫叶时请枭首于两淮,以谢天下,上不许。
时王柟以出使在金人帐。一日,金人呼柟问“韩太师何如人”,柟因盛称其忠贤威略。乃徐以边报示之,曰:“如汝之言,南朝何故诛之?”柟窘惧不能对。于是,无厌之求、难塞之请,皆不敢与较,一切许之,以为脱身计。及归,乃以金人欲求侂胄函首为辞。而叶时复有枭首之请,于是诏侍从、两省台谏集议。先是,诸公间已有此请,上重于施行。至是,林枢密大中、楼吏书錀、倪兵书思皆以为和议重事待此而决,奸凶已毙之,首又何足惜?与其亡国,宁若辱国。而倪公主之尤力,且谓在朝有受其恩,欲为之地者。盖朝堂集议之时,独章文庄良能于众中以事关国体,抗词力争,所谓欲为之地者,指章也。于是,遣临安府副将尹明斫侂胄棺,取其首,送江淮制置大使司,且以咨目谕诸路宣抚、制置以函首事。遂命许奕为通谢使,王柟竟函首以往,且增岁币之数。当时识者殊不谓然。且当是时,金人实已衰弱,初非阿固达⑩乌奇迈之比。丙寅⑪之冬,淮、襄皆受兵。凡城守者,皆不能下。次年,遂不复能出师,其弱可知矣。倘能稍自坚忍,不患不和,且礼秩岁币皆可以杀,而当路者畏懦,惟恐稍失其意;乃听其恐喝,一切从之。且吾自诛权奸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金之县鄙⑫也。何国之为?惜哉!且柟,侂胄所遣,今欲议和,当别遣使,亦不当复遣柟也。再有题诗于侍从宅,曰:“平生只说楼攻媿,此媿终身不可攻。”又诗曰:“自古和亲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又云“岁币顿增三百万,和亲又送一于期。无人说与王柟道,莫遣当年寇准知。”亦可见一时公论也。明年,阁门舍人周登出使,过赵州,观所谓石桥者,已具述其事。纪功勒铭,大书深刻于桥柱矣。金主尝令引南使观忠缪侯墓,且释云:“忠于为国,缪于为身。”询之,乃韩也。和议既成,乃尽复秦桧官爵,以其尝主和故耳。
余按:绍兴秦桧主和,王伦出使,胡忠简抗疏请斩桧以谢天下,时皆伟之⑬。开禧,侂胄主战,伦之子柟复出使,竟函韩首以请和。是和者当斩,而战者亦不免于死。一是一非,果何如哉?余尝以意推之。盖高宗间,关兵间察知东南地势财力与一时人物,未可与争中原,意欲休养生聚,而后为万全之举。在德寿日,寿皇尝陈恢复之计,光尧曰:“大哥且待老者,百年后却议之。”盖可见也。秦桧揣知上意厌兵,力主和议。一时功名之士皆归罪,以为主和之失。及孝宗锐意恢复,张魏公主战。异时功名之士靡然从之,独史文惠以为不然。其后,符离溃师,虽府库殚竭,士卒物故,而寿皇雄心远虑无日不在中原。侂胄习闻其说,且值金国寖微⑭,于是,患失之心生,立功之念起矣。殊不知时移事久,人情习故,一旦骚动,怨嗟并起。而茂陵乃守成之君,无意兹事。任情妄动,自取诛僇,宜也。身陨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亦未尽然。若《杂记》所载:赵师睪犬吠,乃郑斗所造,以报挞武学生之愤。至如许及之屈膝,费士寅狗窦,亦皆不得志抱私仇者撰造丑诋,所谓僭逆之类,悉无其实。李心传⑮,蜀人,去天万里,轻信纪载,疏舛固宜。而一朝信史,乃不择是否而尽取之,何哉?当泰、禧间⑯,大父⑰为棘卿,外大父⑱为兵侍,直禁林,皆得之耳目所接,俱有家乘日录可信用。直书之,以告后之秉史笔者。
注释:
①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嘉泰:南宋宁宗年号。
②故事:旧例。
③椒房虚位:皇后之位虚。
④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开禧:南宋宁宗年号。
⑤贺正旦:贺新年。
⑥白事:禀告事情。
⑦被酒:酒醉。
⑧“忽有”一句:忽然有人在路旁唱诺。
⑨漏舍:朝房。
⑩阿固达:完颜阿骨打,金国君主,于1115年建立金。
⑪丙寅:即文中的“开禧三年”。
⑫县鄙:小县。
⑬“绍兴秦桧主和”等句:宋高宗绍兴年间,秦桧主张同金国议和,朝廷派王伦出使金朝。胡铨上书宋高宗,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并羁留金使,被贬福州签判。王伦,字正道,莘县人。家贫无行,任侠使性。宋高宗时屡次使金请和,促成了绍兴十一年的宋金和议。后被金人所缢杀。《宋史》有传。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朝进士,任枢密院编修官。因曾上书宋高宗,反对议和,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遭贬官降职,谪福州签判。宋金议和成,胡铨被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宋孝宗即位后,他才回到朝廷任职,仍坚持抗金主张。今传《澹庵词》、《澹庵文集》。
⑭且值金国寖微:且正赶上金国衰微的时候。
⑮李心传:南宋史学家。李心传(1167~1244),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三十岁应乡试落第,从此不再应试,专事著述。晚年被荐为史馆校勘,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侍郎。曾主修《中兴四朝帝纪》、《十三朝会要》,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志》等。
⑯泰、禧间:宋宁宗嘉泰、开禧年间。
⑰大父:祖父。周密祖父周珌曾任刑部侍郎。
⑱外大父: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