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国辞相
淳祐甲辰①,杜清献范薨②,游清献以拜右揆,赵葵南仲枢使、陈譁子华参政,皆一时宿望③。明年四月,游相以大观文奉内祠侍读。既而赵公出督江淮、荆、襄、湖北军马,陈公以知院帅长沙。遂再相郑忠定清之,王伯大、吴潜并为佥枢。乙巳,赵公兼江东帅,知建康留錀,赵希宪以礼书督府参赞兼江漕,淮帅丘山甫岳仍兼参谋,且颁御笔云:“赵葵兼资文武,协辅国家,领使洪枢,视帅戒道,权不可不专。申儆处置,贵合时宜,一应军行调度并听便宜施行。所有恩数,④仪宰路。”公既威名夙著,边陲晏然,中间屡乞结局,不允。明年,遣随军转运舒泽民滋入白庙堂⑤,许令带职入觐⑥。公力辞召命,且云:“更当支吾一冬,来春解严,容归田里。”朝廷许之。
明年,北军⑦大入,因复留行府,措置战守焉。中书陆德舆载之转对疏,以为“去岁泗州⑧大捷,彼方丧胆落魄,今春淮水涨溢,欲来不可,涉冬而春,边镇宁谧,近者骇言寇至,张大其说。或云到仪真⑨之境者,止五六十骑耳。”赵公闻之大不能堪,封章屡上,力辨此谤。且云:“今年北军之入,系四大头项⑩。一曰察罕(河西人),二曰大纳,三曰墨点,四曰别出古(并鞑)。号四万,实三万余。马,人各三匹,约九万匹。惟恐有劳圣虑,前后具奏,一则曰宽圣虑,二则曰宽忧顾。臣领舟师往来应敌,未尝有一语张大。今观陆德舆奏疏,实骇所闻。伏乞委德舆亲至维扬,审是虚实。臣当躬率骑士护送入城,便见真妄。”于是朝廷以载之之言为过,遂为调停,寝其事焉。未几,工部尚书徐清叟进故事,亦讥其辟属⑪之滥。赵公愈不自安。
是岁闰二月,郑忠定拜太师,赵公拜右相,所有督府日下结局。遂差右司陈梦斗宣赴都堂治事。而陈辞以此貂珰之职不行,遂改差御药谢昌祖往焉。夕郎赵以大复有不肯书牍之意,事虽不行,而公之归兴不可遏矣。屡腾免牍⑫,且引其父忠肃遗言“不许入相”之说以告,且云:“宁得罪以过岭,难违训以入朝。”御笔不允,降宣趣行⑬。时陆载之方居翰苑,以嫌不草诏,遂改命卢壮父武子为之。
时赵公各通从官书,谓元科降簿内尚余新楮四百余万,银绢度牒并不支动,且言决不可来之意。常时从官作宰相书,例有先生之称,至是皆去之。独赵汝腾茂实尚书答书云:“大丞相高风立懦,力疏辞荣。昔司马公固逊密府⑭,崔清献苦却宰席⑮,书之史册,并公而三。甚盛休。”而其微意亦可见也。公归计既决,遂申朝廷,于三月二十四日散遣将士,取道归伏田里,所有新除恩命决不敢祗受。既而与告,复召。然公终不来矣。
至明年三月,御笔:“赵葵恳辞相位,终始弗渝,使命趣召,亦既屡矣。奏陈确论,始逾一期,朕眷倚虽切,不能强其从也。姑畀内祠以便咨访,可除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察使兼侍读。”后以疾丐外⑯,词甚力,遂以特进判长沙。凡五辞,得请奉祠,径归溧阳里第焉。盖一时搢绅方以文学科名相高,其视军旅金穀等为俗吏粗官。公能知几⑰勇退,不激不污,可谓善保全功名者矣。
注释:
①淳祐甲辰:公元1244年。淳祐,南宋理宗年号(1241~1252)。
②薨(hōng):旧时称帝王、将相去世为“薨”。
③宿望:有名望的老臣。
④眠(dī):日。
⑤庙堂:朝廷。
⑥入觐:入朝拜见皇帝。
⑦北军:元朝军队。
⑧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
⑨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
⑩头项:头领,首将。
⑪辟属:选拔部下。
⑫屡腾免牍:屡次上奏免职的文书。
⑬降宣趣行:降旨催行。
⑭密府:枢密使之职。
⑮宰席:宰相之位。
⑯丐外:乞请外任。
⑰知几: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