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中得官

郑时中得官

郑时中字复亨,三衢人。在上庠日,多游朝绅间,好大言。尝语同舍曰:“前举漕荐,乃术者曹谷先许,今复来矣。”有好事者闻之,曰:“此必谷又许之。”乃与偕走其肆,则郑实未尝先往。曹沉吟久之,频自摇首,推演再三,乃曰:“吾十年前曾许此命,来春必高选,今所见乃不然。虽然,来春定得官,但非登科耳。今秋得举,却不必问。”郑乃曰:“吾家无延赏,来年不郊,非科举何由得官?”谷曰:“某见得如此耳。”

既而程泰之大昌与郑同荐,程第,而郑不利。时余松茂老为秦桧之客,第三人及第。秦与谋代,余因荐郑,秦亦悦其辩,设礼有加。郑无以颂之。

尝闻其季父行可名仲熊者言:旧在太学,目击靖康,金人欲立张邦昌,秦为中司特议立赵氏。金人召赴军前。秦遂遣妻王氏南归。已登舟,王闻变,亟步以往。秦时犹未入北军,因同入肆买韮面。人已盈坐,主人横一桌沟上使坐,王忧惧不能举箸,秦兼尽之,略无惧色。已,乃同至军前被执。郑因于坐间举此事,谓亲得之行可。秦意正欲暴白此事而人无知者,闻其言大喜。时行可犹仕州县,即召用之。二年同为执政。是岁复亨亦得官,其神验如此。

注释:

①在上庠日:在太学时。

②好大言:喜欢说大话。

③郊:祭天。

④科举:科举考试。

⑤季父:叔父。古人以孟、仲、季、叔表示排行。

⑥张邦昌:北宋南宋之际人。曾任北宋礼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职。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汴京,张邦昌时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降金。次年,金兵攻陷汴京,张邦昌建立傀儡政权,称“楚帝”。金兵退后,张邦昌投附宋高宗的南宋政权,后被放逐潭州(今湖南长沙)处死。

⑦暴白:公开,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