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用史论
刘贡父①《咏史诗》云:“自古边功缘底事,多因嬖幸欲封侯。不如直与黄金印,惜取沙场万骷髅。”其意盖指当时王韶、李宪②辈耳。而其说则出于温公论李广利③曰:“武帝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其意以为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生死系焉。苟为不择贤愚,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盖全用之④。
然胡明仲⑤《论留侯》则云:“善乎,子房之能纳说也。不先事而强聒,不后事而失机。不问则不言,有言则必当其可。故听之易而用不难也。评者曰:‘汉业存亡在俯仰间,而留侯于此每从容焉。诸侯失固陵之期,始分信、越之地⑥,复道见沙中之聚,始言雍齿之侯⑦’。善言子房矣。”此论全用荆公⑧诗:“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议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此则史论用诗也。
近世刘潜夫⑨诗云:“身属嫖姚⑩性命轻,君看一蚁尚贪生。无因唤取谈兵者,来此桥边听哭声。”而东坡《谏用兵之疏》云:“且夫战胜之后,陛下可得而知者,凯旋捷奏,拜表称贺,赫然耳目之观矣。至于远方之民肝脑涂于白刃、筋骨绝于馈饷、流离破产、鬻卖男女、薰眼折臂、自经之状⑪,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妇之哭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其意亦出此。
冯必大⑫诗云:“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⑬。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亦用黄公度⑭《汉高祖论》曰:“伤弓之鸟惊曲木,挽万石之弓以射之,宁无所惧?奔渴之牛急浊泥,饮以清冷之水,宁无所喜?项惊天下以弓,而帝饮天下以水。”
叶绍翁⑮诗云:“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亦出于林少颖《武帝论》云:“武帝好长生不死之术,聚方士于京师。由是祷祠之俗兴,以成巫蛊之祸。阳邑、朱昌二公主俱以此诛,而皇后、太子亦皆不免⑯。其始也,欲求长生不死之术,而不可得,徒使败亡之祸横及骨肉,可笑也。”
钱舜选⑰诗云:“项羽天资自不仁,那堪亚父作谋臣⑱。鸿门若遂樽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⑲。”亦祖陈傅良⑳之《论羽》云:“羽之戮子婴、弑义帝、斩彭生、坑秦二十万众,亚父独不当试晓之邪?使楚果亡汉,则羽又一秦,增又一商鞅也。”
此类甚多,不暇枚举,岂所谓脱胎者耶?
注释:
①刘贡父:刘攽(1023~1088),字贡父,新喻人。与兄刘敞同登科第,担任州县官二十年,后任国子监直讲。精于史学,作《〈东汉〉刊误》,为人所称许。曾参预司马光主持的《资治通鉴》编撰事宜,专门负责汉史。有《彭城集》行世。《宋史·列传》七十八有传。
②其意盖指当时王韶、李宪辈耳:他的诗大概讽刺当时王韶、李宪等人。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进士及第。后因殿试落第,客游陕西,搜集边地情况。宋神宗熙宁元年,到京城进呈《平戎策》三篇。宋神宗认为王韶是人才,让他掌管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从熙宁五年起,王韶多次因同羌人作战立功,先后担任了右正言集贤殿修撰、以龙图阁待制知熙州、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后因与王安石不和,多次上表以母老为辞请归。元丰四年病死,卒年五十二岁,谥“襄敏”。事详见《宋史·列传》八七。李宪,字子范,开封府祥符人。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当了宦官。宋神宗即位时,李宪多次论边事,符合神宗旨意,又值王韶上书请求收复河湟地区,于是宋神宗派李宪同王韶收取河州。李宪在边境数次立功,升为昭宣使、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入内副都知等职。宋哲宗即位,李宪改任永兴军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宫,被御史中丞刘挚弹劾而一再贬官。死时五十一岁,谥“敏恪”,后改谥“忠敏”。事详见《宋史·列传》二二六。
③其说则出于温公论李广利:其论点则出自于司马光论李广利一文。温公: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死后被朝廷赠封“温国公”,谥“文正”。编撰《资治通鉴》、《稽古录》、《本朝百官公卿表》,笔记《涑水纪闻》。全集为《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④盖全用之:刘放的诗主旨全采自司马光文章。
⑤胡明仲:胡寅(1098~1156),字明仲,号仲冈,福建崇安人。理学家胡安国的侄子,宣和年间中进士。曾上书宋高宗,请求废弃和议,举行北伐,指斥朝廷偏安。因宰相吕颐浩厌恶他的正直,于是遭贬职。秦桧当权时,对他十分顾忌,阴谋迫害,以“讥讪朝政”等罪名,将他远贬新州。秦桧死后,胡寅才复官职。谥“文忠”,学者称他为“致堂先生”。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事迹详见《宋史·列传》一九四。本书所选《胡明仲本末》也记载了胡明仲的部分事迹。
⑥“诸侯”二句: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追项羽至阳夏南,驻扎后,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共击项羽。到了固陵,韩信、彭越的部队不来汇合。项羽大败刘邦。刘邦向张良讨教,张良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相国,同时分给韩信、彭越封地。刘邦听从张良建议,派使者分告韩信、彭越。于是韩信、彭越带兵来汇合,并助刘邦打败项羽。事详见《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留侯世家》。
⑦“复道”二句:《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建立汉朝,大封功臣二十多人。其余人争功不休。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坐在沙中闲谈。张良提醒刘邦,这些将领可能谋反,并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因他是刘邦最厌恶的人,同时又是人所共知的人。刘邦封了雍齿之后,其他将领便不再狐疑。张良的计策稳定了将领们。
⑧荆公:王安石,曾受封为“荆国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今传诗文集《王文公文集》。
⑨刘潜夫: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江湖派诗人,今存《后村先生大全集》。
⑩嫖姚:本指勇健轻捷,汉代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后引申为部队、军队。此句中指“军队”。
⑪“至于”一句:至于远方的人们肝脑涂地、身体挨饿、流离破产、卖儿卖女、瞎眼少臂以及自缢等情况。
⑫冯必大: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⑬“亭长”二句:刘邦何曾识帝王之道,但一入关便能约法三章。亭长:本为官名,此特指刘邦。因刘邦在秦末当过亭长。约法三章:秦末刘邦攻入函谷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⑭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人。绍兴进士。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
⑮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文学家。有《四朝闻见录》,记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诗集《靖逸小集》。
⑯“阳邑”二句:此处公主封号异于《汉书·武帝纪》。按《汉书》卷六《武帝纪》,征和二年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则周密所引林少颖文有误,或林少颖引文有误。
⑰钱舜选:南宋诗人。号春塘,吴江人。
⑱“项羽”二句:项羽天性就不仁,更何况范增作他的谋臣。项羽,秦末人,曾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同刘邦争取天下,最后兵败垓下,自刎而死。其事迹详见《史记·项羽本纪》。亚父,指范增。
⑲“鸿门”二句:鸿门宴上若让范增实现他的计策,世间又添一个商鞅和一个秦王。商君:商鞅。战国时秦国丞相,在秦孝公统治时期,推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事迹详见《史记·商君列传》。钱舜选将范增比作商鞅,将项羽比作秦始皇,其立论源于陈傅良《论羽》一文。
⑳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曾拜郑伯熊、薛季宣为师,同张栻、吕祖谦交游。登进士甲科,曾任福州通判、知桂阳军、浙西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参预“绍熙内禅”事变。嘉泰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文节”。著述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生平事迹详见《宋史·列传》一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