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

优语

宣和中,童贯用兵燕蓟,败而窜。一日内宴,教坊进伎为三四婢,首饰皆不同。其一当额为髻,曰“蔡太师家人”也;其二髻偏堕,曰“郑太宰家人”也;又一人满头为髻如小儿,曰“童大王家人”也。问其故,蔡氏者曰:“太师觐清光,此名朝天髻。”郑氏者曰:“吾太宰奉祠就第,此懒梳髻。”至童氏者曰:“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

近者己亥岁,史隽之为京尹,其弟以参政督军于淮。一日内宴,伶人衣金紫,而幞头忽脱,乃红巾也。或惊问曰:“贼裹红巾,何为官亦如此?”傍一人答云:“如今做官底都是如此。”于是褫其衣冠,则有万回佛自怀中坠地。其旁者云:“他虽做贼,且看他哥哥面。”

又女官吴知古用事,人皆侧目。内宴日,参军四筵张乐,胥辈请佥文书。参军怒曰:“我方听觱栗,可少缓。”请至三四,其答如前。胥击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坏了。”盖是俗呼黄冠为觱栗也。

王叔知吴门日,名其酒曰“彻底清”。锡宴日,伶人持一樽夸于众曰:“此酒名‘彻底清’”。既而开樽则浊醪也。旁诮之云:“汝既为彻底清,却如何如此?”答云:“本是彻底清,日久打得浑了。”此类甚多,而蜀优尤能涉猎古今,援引经史,以佐口吻资笑谈。

当史丞相弥远用事,选人改官,多出其门。制阃大宴,有优为衣冠者数辈,皆称为孔门弟子。相与言吾侪皆选人,遂各言其姓曰:吾为常从事,吾为于从政,吾为吾将仕,吾为路文学。别有二人出,曰:“吾宰予也。夫子曰:‘于予与改,可谓侥幸。’”其一曰:“吾颜回也。夫子曰:‘回也,不改。’吾为四科之首而不改,汝何为独改?”曰:“吾钻故改,汝何不钻?”回曰:“吾非不钻,而钻弥坚耳。”曰:“汝之不改,宜也。何不钻弥远乎?”其离析文义,可谓侮圣言而巧发微中,有足称言者焉。

有袁三者,名尤著。有从官姓袁者制蜀,颇乏廉声。群优四人分主酒、色、财、气,各夸张其好尚之乐,而余者互讥诮之。至袁优则曰:“吾所好者财也。”因极言财之美利,众亦讥诮之不已。徐以手自指曰:“任你讥笑,其如袁丈好此何。”

注释:

①“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以谐音为手段,讽刺童贯用兵失败。髻:此处谐“计”,俗话“三十六计,走为上”。

②做官底:做官的。

③褫(chì):解,剥。

④其如袁丈好此何:怎奈何袁丈喜好此物呢?如……何:奈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