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得得,一路尘土。无论从码头上岸的,还是陆路而来的行旅者,若是赶上三、六、九日的开市,可以在罗家集获得适度的物质补给和休憩,再往前走就是南昌府了。

齐城冈与太保丘陵地带的东侧,古代地理上是一处交通要道,有座老村庄叫东岗罗村。晚清年间,村里人向南昌县衙要贴榜示,开设集市,迅速发育成极具号召力的大集。

阳光一出来,罗家大集就开始热闹了,方圆百里的乡民踊跃而来,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倾落成寂寥田野中的一片繁华。罗家大集就是一个江湖,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呈现出上至官僚、商贾,下至农民、手工业者、苦力散工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图景。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杂货俱陈,应有尽有;三教九流,各得其所。从牛、羊、狗、猪到尺布、帚耙,以及麦、稻、大豆、油菜籽……林林总总,在自给自足的社会状态下进行物质的集散。

定期地赶大集,仿佛是乡野的庆典,这里每个人的日常都与罗家大集有关,每个人也献出了自己的热情。他们说着乡语(其实也是南昌早期的城市方言),还着价格,喝着九月九封缸酒。

罗家大集的美食和手工艺品无疑最抢眼,乡民活力与开放集中体现在集市,周边的大小村庄都拿出特色小吃,牛骨粉、油老鼠、酱香猪蹄、桂花凉粉、火扎里、糊羹、讨喜座子、糯米圆子、印花米团子、菜团子、豆腐条……令人目不暇接;传统手工艺打铁锹、油纸扇、剪纸、面人、吹糖人、绳编、龙凤花烛、制篾、制圆桶、画梁……大家摆摊设点,遇上节庆日,踩高跷、采莲船、抬菩萨、舞狮、舞龙也纷纷走上街头。

罗家大集上的采莲船

罗家大集上的舞狮

这是盛大的人间,摩肩接踵,缓慢地流动,单调的乡土在集市找到了许多色彩;在喜悦与丰饶的时刻,生活的苦乐在脸上闪动,味蕾与视听在很中国的气象中获得了欢腾。春耕,秋割,养殖,赶集,乡村在固定的程式和节奏中一代复一代。集市文化带着原始社会的余韵,是农耕时代的橱窗。罗家大集是弥漫乡土气息的记忆体。幡旗摆动,在聚与散中,这种飘零的乡愁裹挟着曾经的遐想、快慰。

历史的影像备份在晚清以来一百多年的区间里,逐步从商品活动演化成民俗精神,现代文明的介入肢解了传统集市的古老形态,在苍茫的大地上残剩这一些碎光,但这份深切的情感让乡民挥之不去。

罗家大集是岁月的遗痕,代言着一方水土,逐渐定格为罗家地理与风土人文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