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病区内,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病床、白色的被套和床单,映照着躺在病床上一张张惨白无光的脸,时时刻刻营造出一阵白色的恐怖,令人不寒而栗。看到我和小灿一脸沉重地返回病房,本来早就在病房内坐立不安的表叔明白了一切。他一屁股坐在病床上,神情讷讷地自言自语:“我早就知道这病没得治,来省城看病就是糟蹋钱。不过这样也好,我现在彻底放松了,可以到那边去陪小杰,我们父子俩终于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相聚了。”
我爱莫能助,心里非常难受,只好默不作声地坐在病床前的一张空凳子上,任由表叔独自一人絮絮叨叨地不停宣泄。小灿转过身,面对着窗子,面对窗外逐渐变黑的夜幕,忍不住地抹起了眼泪。同病房的其他三位病友以及他们的家属,也都一起保持沉默,此刻谁也不愿意轻易发出半点声音,不去打扰表叔及我们内心波涛翻滚的悲伤与沉痛。也许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一痛苦而黑暗的时刻,深谙这时患者和家属突然感到绝望、如坠深渊的心情。我想:这才是人世间真正的同病相怜。
表叔今年刚满70岁,年轻时曾经到山西大同当过几年兵。退役后,他一直在老家务农,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他生育两儿一女,大儿子小杰高中毕业后,于1994年也被表叔送往部队锻炼,在福建厦门服役。小杰非常优秀,到部队不久后就被提拔为班长,本来有大好的前途,但命运捉弄人,1996年在一次海上演练时,由于风高浪大,一位新战士因为晕船,不慎从船上掉下去了。作为班长的小杰,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大海中营救。最后,战士得救了,小杰却被汹涌的波浪卷走,英勇地牺牲了,年仅20岁。事后,小杰被部队授予“烈士”称号。当时,部队通知家属到厦门参加烈士英勇事迹追思大会以及烈士骨灰交接仪式,但不巧的是表叔身患疟疾,躺在床上,他痛不欲生,又无能为力,无法到儿子战斗和牺牲的地方看看,无法亲自将儿子的骨灰接回家乡,只好委托县武装部的同志代劳。
小杰牺牲前,经常在家信中描述厦门海岛的旖旎风光和部队的多姿多彩生活,他多次写信邀请曾经也当过兵但一辈子没有看过海的父亲来厦门走走,然而表叔一直推辞说以后有机会。一是家里种了几亩地,小杰的弟弟妹妹还在上中学,实在是脱不开身;二是他心疼要花一笔金额不小的路费。就这样,“看看海”成了表叔的一块心病,也是这位老兵、老农民一辈子的最大愿望。自从小杰牺牲后,这个愿望在表叔的心中更加强烈地积聚起来,时时呼之欲出,遗憾的是一直未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