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热油“火扎哩”
2025年09月26日
热锅热油“火扎哩”
“火扎哩”是罗家集一带著名小吃,原来写作“火拶哩”。“拶”字有两个读音,即读za和zan,两音区别很大。在这里读za音,是挤压、压紧的意思,古代有酷刑拶指。也许是“拶”字生僻难读难写,也许是想到酷刑拶指惨不忍睹,人们便将这种食品“火拶哩”改名为“火扎哩”。
“火扎哩”是用糯米湿粉团,渗入芝麻,搓成鸡肠般条状,再盘成炉灶火拶形状的简单花形,经过铁锅油炸,就成为金灿灿香喷喷的美食。这东西虽其貌不扬,但吃起来酥脆爽口,香味扑鼻,是罗家集一带独具风味的小吃。
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罗家地区的棠溪湖、彭溪湖是当时朱元璋他们水上屯兵,操练水军的最佳场所。朱元璋的军队是长江以北籍的人居多,爱吃麦类面食及麦面油炸食品。
在罗家集这地方只有单一的稻米食材,没有北方麦类面食或演化各类多样的像油煎、油炸等食品。罗家地方空气潮湿,上半年多阴雨,将士又多在湖里船上活动,非常希望能有一种不怕潮,便于携带且可久留的食品。他们便试着用稻米湿粉团,搓成细条,油炸成食品,很是成功,吃起来也很爽口。油炸出来的米粉条,很像炉灶里弯弯曲曲的火拶,所以就取名“火拶哩”。很快“火扎哩”从军中传到民间。经过长期的演化,这“火拶哩”在用料上由稻米换成了糯米,再添加芝麻,使其口感更酥香可口;形状上也由大变小,或巧手捏成更多花形,但“火扎哩”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名字,字变音未变地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