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胡坊油纸扇

长忆胡坊油纸扇

“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有人要借扇,请问主人翁。”这首民谣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南昌市民手持扇子纳凉时的场面。那时,电风扇极少,空调更是稀罕物,降温驱热主要靠人手一把扇子。

那时在南昌市,市面上能看见济公手摇的蒲扇、诸葛亮不离不弃的鹅毛扇、公子风流倜傥的折扇、还可偶见美人掩面的绢扇团扇,但见得最多、使用最广的是油纸扇。南昌市扇子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罗家集胡坊村制扇厂生产的油纸扇占领。在胡坊油纸扇图案和文字最下方都会落款,留下“罗家集胡坊村制扇厂”字样,让人至今印象深刻。

胡坊油纸扇价廉物美、轻巧灵便、经久耐用,具有独特的风格。可解热送凉、遮阳避雨,还可垫坐,特别是背上被虫子叮咬,拿油纸扇上部挠痒,那一排细密的竹条扇骨从背上轻轻划过,那股舒服味道真是难以形容,远超用美玉金属制作的挠痒扒。因而深受人们喜爱,一直以来畅销全国。盛夏时节,手持一柄油纸扇,轻轻摇动,凉风习习,这早已成为江西百姓心中深深定格的一幕夏日图景。

胡坊村油纸扇作为江西的名扇,从明朝时就开始制作,曾与苏州的花习扇、杭州的绢扇和广东新会的葵扇齐名。从选料开始,胡坊油纸扇总共有十八道工序:首先是采竹,要选取百甲竹中粗、圆、直的大料;然后下料、打刷子(修竹为条子)、修整;接着要刮股,将竹条子制成股子,完成砍头子、分拉、打磨、钻眼、烘干等一系列工序;接着开纸,进行熬油、布线、跑光(上油)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的。

制作胡坊油纸扇

胡坊油纸扇制作技艺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中胡长足老人今年80岁了,他的父辈就开始制作油纸扇,一直传承至今。胡长足和老伴王莲花年轻时就曾以做扇营生,在胡坊村小有名气,是为数不多的制扇传人。

胡长足砍起竹子来,依然稳当有力。扇骨需要用到约30厘米长、5厘米宽的竹条。将竹条由上至下用刀劈开到距离底部四分之一处,这是精心安排的,恰好有竹节部分挡住,留下其余竹青竹黄等劈成散开的小竹条。再用另一小竹条劈成带竹青的略厚的小竹条嵌入扇柄作扇子边缘,起定形和固定作用,细小竹条与另一根根细小竹相互用细麻绳固定,最终呈弓箭状,椭圆形。光制扇骨就这么复杂,还有用线网扇、用纸装裱、画花写字、熬油上油等工序,一把油纸扇制作工艺繁琐又精细。随着空调的普及,扇子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会这门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胡长足和老伴年岁已高,他们希望能够把这门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只要有人愿意学习,他们愿意教,把老祖宗留下的这弥足珍贵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