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与许真君的渊源

万寿宫与许真君的渊源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构成了各自独特的人文地标。而万寿宫,就是南昌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南昌民间最虔诚的普遍信仰,更是南昌百姓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情结。

提起万寿宫,江西人都不会陌生。在新建区西山镇的苍松翠柏间,在城南象湖的波光潋滟处,万寿宫巨大的牌坊和宫宇仍巍然屹立,香火不绝。经专家学者的考证,在江西省内,万寿宫数量达700多座,而在省外乃至国外,万寿宫达800多座,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20多个地区,更远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综合最新且比较确凿的数据,国内外万寿宫的总数有1500多座。

万寿宫源于江西,为何遍及这么多国家?影响如此深远?这和万寿宫的独特性有关。江西万寿宫与其他道教宫观不同,它是江西民间祀奉先哲许逊的祠庙,正是为供奉与纪念他,1600多年前东晋时,江西始建万寿宫。

当时的南昌城有十多处万寿宫,其中以今南昌市境内新建区西山镇的许仙祠(西山万寿宫)和南昌城区的旌阳祠(铁柱万寿宫)规模最大,并具有代表性,也被普遍认为是始祖庭。至南北朝和隋唐时,因全国道教发展才被纳入道教宫观的范畴。名为道观,却没有成为道士闭门修道的场所,每逢节日时鼓乐喧天,民众争相到此朝拜。之后,西山万寿宫因宋徽宗赐额而得名“玉隆万寿宫”,城中的万寿宫因明世宗赐名被称为“妙济万寿宫”或“铁柱万寿宫”,赐额提升了道观的品位,却仍然没有改变士农工商四民共祀的民俗传统。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西山万寿宫和铁柱万寿宫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西山万寿宫地处偏僻山区,为许真君修道成仙之处,被誉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二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八福地。宋元时又成为净明道派的祖庭,平时比较幽静,保留了较为浓厚的道观特征。其道士也不仅仅打坐诵经,还以传播忠孝、积德行善、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弘扬净明道思想。

而城内的铁柱万寿宫,因地处赣江航运码头旁的广润门内闹市,以许真君铁柱镇蛟、治理水患闻名于世,是人们传颂的许真君治水“功绩”之地。虽被纳入道观,却受到地方官商士庶更大的关注,不仅成为官员祭祀先贤的坛庙,也在江西民间商帮和各省往来商贸人士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成为各行业、各阶层民众和谐整合、融入净明文化的祠庙。

从明代起,随着江西内河航运进一步畅通,沿江沿河城镇墟市不断兴起,全省各地按照省城万寿宫多元并存的模式到处兴建万寿宫。江西移居省外的商人和农民,也在全国各城乡兴建万寿宫用作会馆,使之成为赣民联系的文化纽带和江右商帮的精神依托。

到了清代,以净明忠孝为特色,道俗圆融、自成一格的江西万寿宫,在全国蓬勃兴起,数以千计。很多漂洋过海经商定居的赣籍人士,更是把一座座万寿宫建到了海外。

如果将江西万寿宫比作一棵千年古树,其种子就是许真君的伟大人格及宗教哲理,其主干就是城里城外那两座万寿宫,再由此生发出省内万寿宫和省外万寿宫两大分支,历代净明道教的经典著作和诸多诗词、戏剧、小说,让它枝繁叶茂;散布于神州大地的无数古迹、遗址、民间传说、民俗文化,表明它土壤肥沃;而培育它的,正是勤劳朴实、敢作敢为的历代江西人民和全国有识之士。

那么,万寿宫为何遍布世界各地?煌煌千年,是什么让一座宫宇的光芒持续闪耀?这座宫观中供奉的许真君,他是何方神圣?他为什么成了南昌乃至江西百姓千年供奉的心中最虔诚的信仰? 这还要从许真君的身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