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长途跋涉 记徐中玉先生

古稀老人的长途跋涉
 记徐中玉先生

1990年初,我应约来到徐中玉先生的家。随便聊了几句他便把谈话引入正题:“最近我读了阮海彪的《死是容易的》,百感交集。令我感慨的不光是生动的内容,还有他的生活境况。他是残疾人,在小菜场当后勤;居住条件极差,房间就像鸽子笼。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写出长篇小说,不容易啊!据说,作协会员中,像他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要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作协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是作协主席,视而无睹,于心不忍。致佐,能不能创办一个作家之家,有十来个房间,尽可能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一些方便?”他想了想继续说下去:“我到作协第一天,就去拜访了巴老,求取他老人家的教诲,他说,要把作协的工作做好,团结大众,多出优秀之作,还说,要悉心为作家服务,促进创作繁荣,并扶植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作家。”

看似拉家常的交谈,字字句句都表明他是在遵循前任主席巴金的嘱托,其中不能不说饱含着他对许多作家生活现状的关心、焦虑,蕴藏着一种爱莫能助的无奈和不愿善罢甘休的焦虑。

我觉得徐先生上任伊始,立即发现了许多作家所处的困境,并想尽可能地为他们雪中送炭,真是难能可贵。

徐中玉说:“昨天作协主席团会议决定任命你担任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前几年,你是《作家与企业家报》的负责人,认识了许多著名的厂长、经理,所以我想请你出马,争取一些大老板为兴建作家之家慷慨解囊。”

我从这位耄耋老人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他一心要为作家服务的真诚!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便爽然答应。

很快,我联系了苏州和无锡的两个单位。对方一听要在太湖之畔建“上海作家之家”的意向,都争相表态,愿“割地”相送。徐中玉、赵长天,加上办公室主任温国光和我立即动身去实地考察。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车子开了3个多小时才抵达望亭……而后再驱车2个小时到了无锡东降镇。这两地的主人都热情相待……在回上海的路上,徐先生说:“这两个地块,虽然离太湖较近,其实地处闹市,肯定会有干扰,况且景观效果不佳,这对作家‘躲进小楼成一统’并无裨益。”

崔训诚(右一)与作者(右二)

我在马鞍山生活了28年,人际关系甚广,况且与现任领导都有私交。于是,马鞍山成了我下一个挑选目标。经联系,我们一行人又出发了。

出发前,赵长天表示了担忧,马鞍山距上海420公里。徐先生已是75岁的老人,不知他能不能适应长途跋涉,便劝他不必同行。徐中玉执拗地说:“我人虽老了,身体还是蛮好的,走得动。”

到了马鞍山,在马钢党委副书记王万宾的陪同下,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高速线材厂,紧接着去轮箍厂观望从钢坯到成型的生产全过程。翌日到了焦化厂,经王万宾的安排,还在厂部食堂与马钢的业余作者聚餐。第三天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市郊的南山矿。一路上,我和温国光始终在注意徐先生的身体状况,他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担忧,笑着打趣:“老夫虽已年迈,走路不能大步流星,但可以健步而行。”

在市政府秘书长陶其平的陪同下,他一边参观市容一边赞不绝口。末了,不但没有稍事休息,还精神抖擞地顺着雨山湖周围的马路兜了一圈。陶其平赞叹道:“徐先生虽上了年纪,却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真是老当益壮。”徐中玉说:“这是坚持走路的好处。我早上六点钟起床,从家里走到长风公园,再散步一个多钟头,有时碰到钱谷融先生,就一道走。走路使我腿脚灵便,腰板硬朗。”

周玉德(右二)与作者(右一)

在雨山湖湖中的“三影楼”,马鞍山市市长周玉德热情迎候了客人,他说:“徐主席是全国著名的学者,又长期担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我们市府大院里有好几个部门的人都说,上大学时读的语文课本都是您主编的,所以他们都说自己是您的学生!徐先生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陶其平说:“徐先生学养渊博,著作等身!听说您要大驾光临,周市长再三叮嘱我们要扫榻以待。”

周玉德恳切地说:“徐先生,您来一次不容易,请您对马鞍山的方方面面赐予指教。”

徐中玉开口就直奔主题:“来马之前,我想十里钢铁一定气势雄壮,城市个性就像黑旋风李逵,至于城市面貌难免又黑又粗又脏。这几天耳濡目染,活生生的现状颠覆了我在书斋里的凭空瞎想,马鞍山真美!精心布局的绿化使马钢变成了花园工厂,城市规划把钢城打造得既文明又清洁……不来马鞍山,我不知道钢铁城市的新面貌!这次回去后,”他转过身,说,“长天,你可以组织作家来马鞍山,要经常来,多组织几批。” 周玉德惊喜地说:“承蒙徐先生夸奖,对上海作家来马鞍山,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不过,我也由衷地希望您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提出中肯的批评。”

马鞍山市委原副书记茆家培(右一)、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原部长于荷生(右二)、曹致佐(中)、马鞍山市委统战部原部长鲁进修(左一)、郁佩瑛(左二)

徐中玉略一思索,笑笑说:“周市长虚怀若谷,我就口无遮拦。这几天,我还去了采石‘谪仙楼’,拜谒了李白衣冠冢,陶主任还告诉我,你们考古发现了三国时的大将朱然的墓……我真的没想到马鞍山人杰地灵,不过惊喜之余,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马鞍山虽然处处热气腾腾,似乎还缺少一点文化的气息。客人来到马鞍山,不只是来看采石和雨山湖,来看气势雄伟的钢铁工业,何尝不想看看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品位。马鞍山的人文环境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诗仙李白的最后岁月与采石和当涂青山已融为一体,马鞍山的山山水水蕴含着深厚的诗歌文化。听陶秘书长说,在周市长的倡导下,马鞍山已办了3届国际吟诗节。扬诗歌文化,谱钢城新篇,让硬邦邦的钢铁城市富有柔美有韵味的情调,使粗壮庞大的钢铁基地不但有豪爽的气势,还能给人亲切的感觉。这是大手笔,是文化立市的先声!我之所以要讲先声,是因为如果有机会再来马鞍山,我希望能到市中心逛逛,去文化中心看看。美国的硅谷,并非完全搞高科技,它的文化气息非常重。那里五星级的酒店不多;巴黎的左岸,几乎没有高楼大厦,但人们都觉得生活很充实温馨,他们所喜爱的是那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韵味。”

原马鞍山市市长周玉德(左二)、夫人张士华(左一)、副市长陈大娜(右二)、曹天风(右一)

周玉德虚心地说:“徐先生毕竟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了我市的不足之处。应该承认,我市以前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于产业化,而忽视了文化的建设。密西沙加是加拿大的钢铁基地,是我们马鞍山的友好城市。我去访问时,随处可见文化名人的雕塑,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广场、文化场所。他们的电影院、剧场、图书馆里,由各种建筑材料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简直就是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一早外出,我发现,一家又一家的咖啡店里,顾客都在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报读书,可以说,安大略湖畔的钢城,到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陶其平接着说:“周市长的出访感受,他大会讲、小会讲,最近在市长办公会议上,已把加强全市的文化建设立为首要任务。”

周玉德插话:“老陶,徐先生刚才讲了一个新名词,‘文化立市’,精辟,以后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陶其平说:“对,要把‘文化立市’写进城市发展规划的文件中去。徐先生,目前,我市正在筹划一件大事,周市长与林散之老先生商榷,在太白楼旁,创建林散之艺术馆。”

徐中玉深感意外,似乎不相信地看了看周玉德,又看了看陶其平,惊疑地说:“林散之的书法被誉为‘当代草圣’,书法名声鹤立中外,世人仰望。据我所知,林散之先生特别仰慕李白,喜欢李白的诗。”

周玉德说:“对,他曾经当场挥毫写了一幅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的墨宝赠送给我: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徐先生接着唱吟:“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陶其平也诗兴大发,背诵了最后四句:“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徐中玉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两位擅长与钢铁打交道的市府官员,居然是既深谙弓马又有学识的将帅!他不由得感慨万千,说:“周市长有意要建林散之纪念馆,这可是大作为啊!无疑会给钢城增光添彩!”

周玉德笑着说:“但愿能把愿望变成现实。更希望文化人能接踵不止地光顾小城。”

我乘机插话:“周市长,这次我陪徐先生出来,是想找一处雅静之处,打算筹建上海作家之家。我们先去了苏州、无锡,对方虽然愿意拱手相送,但场地并不理想。昨天……”我朝赵长天看看。

赵长天会意,含蓄地说:“昨天徐先生在雨山湖旁的一块大草坪上转悠、观望,久久不愿离去……”

温国光直截了当地点穿了:“刚才,徐先生还兴致勃勃地围着雨山湖转了一大圈,他说,‘如果能在这儿建成上海作家之家,那该多好啊?!’”

周市长马上问:“在什么位置?”

“马钢宾馆附近。”

周玉德不假思索地说:“徐先生,我现在就陪你去现场看看。”他转身嘱咐陶其平:“老陶,你马上通知建委主任和设计院肖院长,要他俩立即赶来。”

徐中玉

马钢宾馆后面一侧的大草坪,足足有二十几亩!不但开阔,而且距雨山湖的湖岸线不足百米。草坪濒水之处有垂柳曲径,一侧有曲桥卧波,不远处,枫叶红了……倘若能在这儿新建作家之家,那真可谓洞天福地!徐先生悄悄对我们说:“好是好,不过,这么好的地块人家肯割爱吗?”

周玉德在靠近一条小径的周围用手画了一个圈,讲了一番令我们荡气回肠的话:“这儿我送3亩田给你们上海作家协会。背靠小路,以后把路拓宽,可以开汽车,这样方便进出。”

天哪!我们几位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陶其平直言不讳地说:“周市长只送3亩田不是小气,如果送多了,就得报送市人大审批。3亩田,在他职权范围之内。徐先生,说起来只有3亩,其实外围的草地、水域还不是任你们转悠、散步……到时候,我们写材料也要来这儿‘躲进小楼成一统’。徐先生,你可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啊!”

老陶既风趣又诙谐的话把大家逗乐了,而且他很巧妙地用“拒之门外”表明,这块风水宝地是属于你们上海作家协会的!

正中下怀,我们无不额手称庆。

这时,市建委和设计院的领导已经赶到。周玉德对他们讲明情况后,对肖院长说:“老肖,这幢小楼的设计,你要按照徐先生的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徐先生,你们千万不要客气,要给肖院长出题目。”

徐中玉谦和地说:“小楼不能高,要和周围的景观协调,相互媲美。”

周玉德说:“对,既要融入湖光林木之中,还要成为有独特风格和浓厚文化气息的景观!”

建委主任说:“周市长,把小路拓宽容易办到,不过,这儿要供水供气、通电话,还要大动干戈。”

经他这么一说,大家方才意识到在这儿造楼,还有诸多难题要解决。

陶其平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大家的沉默,他指着近旁的马钢宾馆说:“小事一桩,请马钢出一臂之力,引出管道,这样供水、供气、供暖不就解决了?!”

周市长紧锁的眉头立即舒展开来,马上叫司机去把王万宾接过来。

正巧王万宾在马钢宾馆接待冶金部来客,所以很快就来到了现场。当他明白要在这儿兴建“上海作家之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说:“需要马钢出力,我们不但要做,还要做得好上加好。在这里,我还要提一点建议,干脆建一条长廊,把马钢宾馆和上海作家之家连在一起。徐先生,你放心,我们不会越雷池半步,但你们的一日三餐,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也就不用搞伙房和餐厅……”

话音刚落,周玉德击掌叫好:“好点子,有马钢撑腰,上海作家之家指日可待!”

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这样的结果,徐中玉、赵长天、温国光和我都是惊喜有加。在回来的路上,徐先生的眼睛里充满憧憬,兴奋地说:“我想,这幢小楼要造就要造得精巧,要有文化品位,但不能奢华,要简朴。我去美国探亲,儿子陪我旅游,入住华尔道夫大酒店,我有一种什么感受?正所谓,钱不是用来支付你睡过的那张床,而是那种被照顾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建的上海作家之家,客房的布置就像家庭的摆设,只要舒服就行。至于小的厅堂和走道的装饰,要让客人从中可以体验和感受到这幢小楼和所在地的历史和文化。譬如,可以挂上、摆置当地独具特色的布贴画、铁画、根雕、当地书画家书写的李白诗词的条幅……要给客人带来无限的惊喜与欢欣。总之,要遵循‘小奢于物,大奢于心’的建楼宗旨,想方设法让入住的作家在此得到情感上的归宿和身份上的印证,要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激发创作激情的作用……”

周玉德(前排左二)与作者(后排左二)

作者(左一)、徐中玉(中)观赏白桦(右二)挥毫泼墨

一番隽永的话语,道出了一片质朴而耐人寻味的高见。

1991年1月上旬,有一天一上班,作协办公室主任温国光就兴冲冲地来找我,劈头就说:“好消息,好消息,马鞍山市政府把他们今年的一号文件抄送发给上海市作家协会,文件由市长周玉德签发,明确同意把雨山湖畔的3亩田赠送给上海市作家协会兴建上海作家之家。”徐先生和赵长天闻讯大喜。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只因个别人的意见相左,结果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

22年前,上海作家之家不能破土而出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在常人眼里,习惯以胜败论英雄。然而,徐中玉先生全心全意想作家之想、急作家之急的真诚、务实,以及他不顾年迈高龄,心怀激烈而长途跋涉的壮举,我认为应该如实披露,大书特书。因为这也是史实。况且,这是能映照出徐中玉“既当官就为民”的高尚情操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