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来与北影》首发式上的发言
曹致佐
2020年1月8日,来自淮阴师范学院城环学院的青年团员们专程来到淮安周总理纪念馆,向周总理的汉白玉雕像敬献了花篮,鞠躬致意,并集体朗诵了《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这些青年团员纷纷表示,总理的人格魅力和伟人风范,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是2021年1月7日,明天是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45周年的纪念日。此时此刻,在这里,由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家协会、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周恩来纪念馆共同主办周恩来逝世45周年纪念封暨纪实文学《周恩来与北影》首发式活动,以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传承周总理的崇高精神,由此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对于周恩来纪念馆建馆以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在此我向贵馆表示崇高的敬意。

沈清(左三)与作者(右三)
《周恩来与北影》一书的首发仪式由主办方安排在今天举行,我和家人庆幸有机会在如此神圣的日子,能够向周总理的雕像献上一束鲜花,深深鞠上一躬。我们倍感荣幸,难以忘怀。
为了创作歌颂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独撑危局的高风亮节、大智大勇,我倾注了近10年心血写成《周恩来与北影》。刚才当我仰望着周总理伟岸高大的形象时,百感交集之际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对周总理高度而又深情的评价: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对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何尝不是全国人民的心声。今天天气很冷,看到诸位冒着严寒,有的还不顾路途遥远前来参加《周恩来与北影》这本书的首发式,既感动又欣喜。我心里明白,大家之所以欣然赴会,完全是怀着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情感,用行动来表明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深的、永远的怀念!今天,大家齐聚一堂,深刻表明,周总理虽然已经远去,但一直活在我们大家的心里。我们之所以前来瞻仰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伟大的一生中只有无私奉献,从未有过一句空话。他的人格风范不仅仅被国人称颂,还被全世界人民称颂!

作者在《周恩来与北影》首发式上发言

《周恩来与北影》首发式上作者接受江苏卫视采访
人民总理人民爱!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永远都在怀念周恩来总理的音容笑貌。然而我还有一种因圆梦而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说心里话,之前我出过三本书和一部电影,还出过话剧。虽然每次都兴高采烈,但从未有像现在这样的感觉:“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之所以会有如此一种喜不胜喜的感觉,因为我深信各位都是怀着对周总理的爱来到了周总理的故乡淮安,有幸相聚在周恩来纪念馆,还有幸与周总理家人聚首,一起缅怀,并尽情倾注最朴实、最深情、最美好的情感——人民总理人民爱!
《周恩来与北影》从创作至今用了近10年才成书出版。如今,油墨飘香,人近黄昏,我却渐渐明白,我对周总理的了解却远远不够全面,远远不够深入。

周总理侄孙媳李清阳(右一)、沈清(右二)、曹致佐(右三)、曹天风(左一)、曹致佐夫人郁佩瑛(左二)
作为上海人,我曾经潜心研究了不少有关周总理与上海的相关资料,但并不知道周总理在任职期间一共来过上海几次。一位自发群体“爱周人”的一员,告诉我周总理总共来了56次,最后一次是1973年9月17日,周总理在上海虹桥机场,送别法国总统蓬皮杜。那天大雨倾盆,周总理在机场坚持不打伞,以示对外宾的尊重,身患重病的周总理,一直淋着雨,直至飞机起飞。外宾离开后,周总理特地嘱咐机场领导,给送行的群众熬些姜汤,以防淋雨后感冒……这就是我们敬仰的“人民的好总理”在上海的最后一次身影。

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发的永世珍藏的证书《周恩来与北影》
“爱周人”这一群体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年轻人,这群年轻人完全是出于对周总理的热爱在网上因交流而相识。他们在工作之余,或是埋头图书馆,在浩瀚如烟的资料中对周总理一生中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进行挖掘,或是对周总理的革命足迹溯本求源,一有新的发现就通过互联网、微信进行交流,或是阐明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热烈讨论。总之,他们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探讨自己热爱的周总理上。令我惊讶的是,这群“爱周人”,多数至今还从未谋面,有的相隔天涯,却因一生所爱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不由得引发我深深思索,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矢志不渝地砥砺前行呢?他们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绝无成名成家之想,而是纯粹出于对周总理的热爱。我曾经问一位年轻的“爱周人”:“是什么动力让你们这样潜心研究?”他的回答很实在,是为了对信仰崇敬的满足。他说:“我们越是研究越是交流讨论,就越来越认识到周恩来对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和对信仰的坚定。在他生前,他的著作言论和工作实践对党的建设、对经济建设、对军队建设、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对隐蔽战线的建设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他驾鹤仙去之后,他的品德和情操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魅力和风度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他的人格高度和道德情操将深刻地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我们‘爱周人’之所以无比敬仰周总理,是因为周总理一生所思所想所追求的就是中华之崛起。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好总理当然值得我们仰慕、怀念和学习。我们‘爱周人’在网上交流,融会贯通,就是爱我所爱,求我所爱。”
这一段“爱周人”的心声让我明白,周总理即使位高权重,但自始至终都是与人民心连心,自始至终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他的丰功伟绩,老百姓们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民的好总理,自然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我借此机会,向 “一生所爱,爱我所爱,求我所爱”的 “爱周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还要向诸多热爱周总理、对我创作《周恩来与北影》一书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支持的“爱周人”深表感谢。
《周恩来与北影》第一稿出来后,我知道这是一个大题材,就想找一家研究周总理的专业机构来征求意见,最终想到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我与办公室主任李方宇素不相识,她一听是写周总理的纪实文学,立即热情地要我把电子稿发给她。三天后,她表示“读后我深受感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都是对周总理的爱……施春生副馆长是研究周恩来的专家。如果您同意,我就转给他”。还是三天后,李方宇转来施副馆长写给我的信:“我们对这一题材深感兴趣,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本专著对周总理为建设中国电影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有过深刻而客观的写实。你创作的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填补了这方面文献的空白。我们希望把你的书稿转给周总理的亲属征求意见。”
不到20天,我接到李方宇的电话,她说,周恩来侄孙周戎三天看完后即转给父亲周秉钧。四天后周秉钧推荐给了大姐周秉德。周秉钧明确表态,“已读,写得很好,我没有异见”。周秉德则表示,“请转告作者曹致佐同志,创作上有什么事可直接找我”。

周恩来纪念馆副馆长施春生(左二)与作者
接下来施副馆长建议,你的这部书稿应该寄给中央文献出版社。我可以帮你联系。紧接着他告诉我,你可直接寄给中央文献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张文和主任。于是,我于2015年11月28日把书稿奉寄给了张文和主任。12月22日,张文和主任来电话告诉我,他将于明年1月6日来上海与我就书稿交换意见。我当时几乎愣住了,一部31万字的书稿,中央文献出版社就在25天之中,快速及时地完成了文字的编辑工作!与张文和主任一见面,他就把打印稿交给了我,并说,有的页面上我们写了批注,或打上了问号。我又一次愣了,就在我惊喜的一刹那,我一眼看到打印稿封面的下方已经印上“中央文献出版社”几个大字!这明确表明中央文献出版社已将我的书稿纳入了他们的出版计划之中。说真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效率会如此之高!在随后的恳谈中,张文和说“我一开始是用很冷静的编辑的眼光来看稿的。读着读着,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年轻的编辑宋柏晴对我说:‘我是用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全稿。写得真好,全书都洋溢着对周总理的爱。可读性强。’”当书稿决定出版了,宋柏晴在信中说,“5年前初见稿件时我刚入社,是张总带着我参与编辑您的大作。张总对周总理怀有崇高的敬意,是一位有眼光、有魄力、有丰富经验的老编辑。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我对您的作品渐渐有了进一步的深刻感悟和思考,从中也加深了我们年青一代对周总理的认识”。

周秉德和周秉钧(居中)、刘军鹰(右三)、周戎(右二)、沈清(右一)
我之所以向各位领导和嘉宾报告以上这些创作出版过程中的细节,是想表达,《周恩来与北影》的成书出版,完全得益于周恩来纪念馆、中央文献出版社、上海作家协会,还有周秉德女士任会长的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的重视和支持。上海作协把这一书稿列入2016年上海文学创作精品工程的首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把这一书稿列入重点作品的扶植之列。还有许多领导、同事和好友,在不同时段也都鼎力相助,嘘寒问暖。譬如今天专程从上海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集作家、画家于一身的戴逸如老师,专志研究巴金的巴金研究会副秘书长陆正伟老师。他们和施春生副馆长、李方宇主任、张文和副总编、宋柏晴编辑等在《周恩来与北影》一书创作出版过程中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他们同“爱周人”一样,爱我所爱,求我所爱。同样,此时此刻,我们之所以能相聚在大运河之畔的淮安,相聚在与周恩来故居近在咫尺的周恩来纪念馆,相聚在高可攀天的周恩来的塑像前,都是怀着同样的心情:爱我所爱,求我所爱。
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杰出楷模”,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梦的日渐圆梦,经过历史的洗礼,我们一定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周恩来集六大杰出楷模于一身的崇高精神和伟人风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国日渐强盛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张文和(左一),《周恩来与北影》责任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原副总编,现任中共党史出版社副总编辑
2021年,“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敬爱的周总理,中华腾飞世界,这盛世,这中国,如您所愿!
在这2021新年的第七天,我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最最美好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身体健康!祝福伟大的祖国风调雨顺,繁荣富强!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周秉德著

周秉德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