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晓苏作为新人,工作紧张,日子过得飞快,黄琉璃给她带来的最初的震动很快便淡化了。直到有一天在教师集体办公室,有学生家长跟她打招呼,她一抬头便认出是熟人——黄柳丽的小姑,没错,虽然她看上去老了一些。黄柳丽的姑姑说:“伍老师,还记得我们黄柳丽吗?我是她姑姑。”晓苏说:“姑姑你好。我当然记得了,我和琉璃是发小嘛。琉璃什么时候回来,你让她来找我玩啊。”姑姑没想到她这么热情,连忙说:“好啊好啊。她一般两年回来一次。明年回来我让她来找你。我孩子现在上初一,在葛老师班上……”
黄琉璃的姑姑走了,晓苏想,她差不多算是黄琉璃唯一的亲人了,虽然她年轻时脾气不好,对柳丽态度很差。晓苏记得,她嫁给了厂外的个体户,就住在和厂区一墙之隔的巷子里。那时候女孩子们在巷子里玩,有时候会遇到她,柳丽喊“姑姑”,她一般是不耐烦地瞪柳丽一眼。有时候不知是她心情不好还是怎么的,会朝侄女粗暴地喊:“滚回去!就知道在外面疯!怪不得你妈天天揍你!”这时候柳丽就飞快地朝家的方向跑,不过是跑开躲在暗处看,等她姑姑走远了再笑嘻嘻地回来。于是女孩子们都有点怕这个姑姑,觉得黄柳丽家的人除了她本人全都好凶。
但是有天下午,晓苏路过这个姑姑家,看见她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把半支粉笔横过来,细细地往柳丽的旧运动鞋上抹,地上还有几根白粉笔头,柳丽光着脚坐在旁边乐呵呵地看着。第二天学校开春季运动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穿白色运动鞋;白色帆布鞋一旧就黄,需要刷一种叫“鞋粉”的东西,让鞋子看上去白一些,和大人们往脸上擦粉一个道理。看到这个场景,晓苏无端想起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小调:“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那一刻晓苏就想,这个姑姑只是看起来凶,其实心里还是疼黄柳丽的嘛。
晓苏回来当了老师后,父母仍然住半城之外另一个厂区的家属楼,她平时住在教师宿舍,只周末回家。这个周日下午,晓苏从家回学校,她习惯走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巷子,从巷子里的厂区侧门进。巷子原来的城中村已经拆迁,原址上建起了一片别墅,透过黑色雕花栅栏看过去,里面都是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洋楼,整个小区花木葱茏,俨然高档住宅区。突然听见有人叫“伍老师”,原来是黄琉璃的姑姑在栅栏那边,热情招呼她来家里坐。晓苏有点意外,没想到她家经济条件已经这样好了。看到对方真诚地迎出来,怀着对黄琉璃的浓厚兴趣,晓苏对自己说:“就进去坐一刻。”
晓苏跟着黄姑姑走过小区里一段石子路,走进主人家的院子,穿过小花园,进了客厅。黄姑姑殷勤地沏了龙井茶,摆出水果、零食招呼晓苏。晓苏心里清楚,人家是因为孩子在自己的学校读书,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也防备哪天自己成了她孩子的老师,预先“做功课”的意思。晓苏配合地问了几句关于对方的孩子,然后就问琉璃现在怎么样?什么时候回来?姑姑说:“她在广东打了很多年工。去年结婚了,丈夫是香港人,开着公司,对她很好。她现在怀着孕,下个月就要生了。下次回来,总要等孩子大一点吧。”晓苏就问:“家里有她的照片吗?我们多年没见了,想看看她。”姑姑想了想说:“照片应该是没有。去年回来照了很多婚纱照、写真照,后来都带走了。但是聊天的时候她传过一个视频过来,伍老师要不要看?”
于是就打开电脑看视频。是一个大公司的年会,满场节日的狂欢、浮夸气氛,女人们都打扮得十分卖力,花红柳绿,有的袒胸露背,现场乍一看像个巨大的盘丝洞。然后,她出场了,挽着比自己略矮的夫君,款款走来。所有的光线瞬间集中到她的身上,世界突然安静了,男人们肃然,女人们在心里叹息,她们的姿色,在那一瞬间斑驳、皲裂,掉落在地上摔成碎片。
她头发全梳在脑后,绾成一个低低的髻,着一袭黑色缎面及地礼服,白玉雕成一般的面孔旁,两只流苏状钻石耳坠摇曳、明灭不定,有时像两条明亮的瀑布,有时又像两团闪烁的星云。此外全身上下再无半点装饰,已然贵气逼人、不可方物。她的夫君致辞,用广东普通话简短说了两句,然后就隆重地介绍了自己的夫人——黄琉璃女士。
掌声响起,黄琉璃女士含笑点头,目光巡视全场,那气场,比一位王后巡视自己的王国也毫不逊色。然后她开口了,居然说一口流利的粤语,晓苏立刻想起她从小就能毫不费力地说一口标准普通话,连猜带蒙听了个大概,黄琉璃说的是,感谢大家一年来对公司的贡献,对她先生、也就是对她的支持和关爱。她先生和她也一直致力于为大家创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她本人愿意做大家的知心姐姐。新的一年,希望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创造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造物太不公平,美丽高贵的人,连声线都美丽高贵。在她发言的时候,她丈夫始终含笑看着她,眼神里全是骄傲。这一刻,谁能想到这个女子曾经住在狗棚里、初中只上过一年呢?
这个视频带给晓苏的震撼持续了那么久。等到出了黄琉璃姑姑的别墅,一直走回宿舍,她才又能思考了:也许,应付任何场合、任何人和事对黄琉璃都是容易的吧,就像她小时候就能在游戏中轻松扮演一名产妇、一个盲人,如今的她当然更知道怎么扮演好一位总裁夫人。也许,人生中更多的重要场合,于她都只是做戏,所以她才能那样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