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及检验的定义
(一)产品
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我们把通过机械加工或以机械加工为主要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机械产品。例如,农业机械、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基础机械、包装机械、环保机械、其他机械等。
(二)质量
根据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的定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我们可以从质量对象、质量特性、质量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质量对象
质量对象是产品、过程或体系。
一般可以将产品分为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四种类型,通常可以是有形的,(如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软件或服务),或是它们的组合。多数产品含有不同的产品类型成分,一种产品属于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还是服务,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也就是说组织提供的产品属于哪一种类别,取决于组织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中对顾客满意影响最大的占支配地位的成分。例如,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付款方式或担保)所组成,但其主导部分是硬件。
2.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指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1)质量特性
①硬件的质量特征。包括:内在特性,如结构、性能、精度等;外在特性,如外观、形状、色泽、气味、包装等;经济特性,如使用成本、维修时间和费用等;其他方面的特性,如安全、环保、美观等。
②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③流程性材料的质量特性。包括:定量的,如强度、黏性、速度、抗化学性等;也有定性的,如色彩、质地或气味等。
④服务质量特性。包括:可靠性,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响应性,帮助顾客并迅速提供服务的愿望;保证性,员工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移情性,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有形性,有形的设备、设施、人员的统一着装等。
⑤机械产品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产品性能指标、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以及环境要求等方面。
(2)质量特性的分类
根据质量特性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将质量特性分为关键的、重要的和次要的三类。
关键的质量特性,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造成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重要的质量特性,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次要的质量特性,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的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逐渐丧失的质量特性。
3.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是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要求”则指的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需求”指的是文件中阐述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如规范、图样、报告、标准等。
“隐含的需求”指的是不言而喻的要求,包括超前需求的引导。它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包括将潜在需求开发为现实需求、预测的未来需求。如化妆品对皮肤的保护性、人们对布料的花色和质地的喜好等。一般情况下,顾客和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三)机械产品质量
机械产品质量是指工程机械产品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
定义中产品质量的明确需要是指在标准、规范、图样、技术要求和其他文件中已经作出的规定要求,即产品制造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而隐含需要是从顾客和社会的角度对产品质量提出的日益不断提高的期望要求。因此,机械产品质量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最终产品质量,即成品质量。它是实体质量状态与产品设计技术性能指标的符合程度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具体表现。
(2)过程质量,即半成品质量。它反映了系统的技术状态水平与生产图样、技术文件的一致性。
(3)质量体系运行质量。它是一项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重要质量活动,是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有效手段。
(四)检验
检验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计量,并将其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检验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科学地揭示产品的特性,从而剔除那些不符合需要的产品,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为改进产品质量和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信息。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检验的含义和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延。例如,随着统计检验的实现,检验已由消极的事后把关变成积极的事先预防;检验是站在用户立场上,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把关,以保证用户得到质量满意的产品;检验从厂内扩展到厂外等。
机械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方法,包括零件检验和产品性能试验两类。
零件检验包括化学分析、物理试验和几何量测量三项。而在物理试验中,包括机械性能试验、无损探伤和金相显微组织检验三项。
产品性能试验是对产品的基本功能及其各种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能力进行检查和测量。具体包括以下六项试验:功能、结构力学、空转、负载、人体适应性和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
(五)检验、试验、检测、测量的区别
在企业里经常会发生将“检验”“试验”“检测”和“测量”这些词混淆的情况,要正确区分上述常用词汇概念之间的差异,需要从GB/T 19000—2016等基础标准入手。
在GB/T 19000—2016中,“检验”被定义为“对符合规定要求的确定”,并加注“显示合格的检验结果可用于验证的目的;检验的结果可表明合格、不合格或合格的程度”。从定义可以看出检验强调“符合”性。检验不仅提供数据,还须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后,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试验”又称“测试”,是为了查看产品的特性或性能所进行的测量、度量和分类活动。在GB/T 19000—2016中,“试验”被解释为“按照要求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的确定”。由此可知,“试验”仅是一项技术操作,它只需要按规定程序操作,提供所测结果,在没有明确要求时,不需要给出检测数据合格与否的判定。产品试验,通常有产品性能试验(如空转试验、负荷试验和功能试验等)、环境条件试验(如高、低温试验,防腐试验,密封试验和老化试验等),以及可靠性试验等。
“检测”是检验和测试的总称。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包含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因此常把检验和测试总称为检测。试验作为检验过程中一个步骤,常在检验规范中作出明确规定。
“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所进行的全部操作。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几何量与计量单位的倍数(以得到被测量大小)的过程。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