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一、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是为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存在不合格品是可能的,重要的是产品生产者应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在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协件进货,零部件加工到成品交付的各个环节,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协件不接收、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的目的,以确保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作出标识,以便识别。标识的形式可采用色标、标签、文字、印记等。

(3)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零部件号、生产设备等。

(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做好记录。

(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可行时),严防误用或误装。

(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并监督实施。

(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