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依据的种类
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主要是标准、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订货合同与技术协议和标准样件。
(一)标准
1.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1)“标准”定义:“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GB/T 20000.1—2014)
(2)“标准化”定义:“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GB/T 20000.1—2014)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而标准作为标准化活动的一个载体,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
2.标准分级
标准分级就是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我国标准分五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1)国家标准:指由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适用的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具有与强制性标准相同的完整性。当推荐性标准一经采用,也必须严格执行。
标准代号和编号:
(2)行业标准:指中国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行业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举例:
(3)地方标准: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地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标准代号和编号举例:
(4)团体标准:指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的标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
团体标准代号和编号举例:
(5)企业标准: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企业产品标准需报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标准代号和编号举例:
3.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由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二)产品图样
产品图样是产品制造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是人们表达和交流的“工程语言”。图样不仅应完整、清晰、准确无误,还应技术要求齐全,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及有关各级标准的规定。图样应能表达产品组成的结构、零部件的位置和完整的轮廓。机械和仪器仪表的图样,尤其是产品的零部件图样,应标注好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硬度,修饰涂层以及其他工艺、制造、检验等技术要求。这些内容和标准一样都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对检验人员,应能读懂图样、使用图样来完成检验工作。
1.产品图样的要求
(1)采用投影方式或一定规则绘制;
(2)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3)内容完整、清晰、协调、统一;
(4)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责任人签署齐全。
2.产品图样的种类
零件图、装配图、总图、外形图、安装图、简图-方框图、原理图、表格图。
3.产品图样在质量检验中的使用
应正确理解和使用,并严格贯彻执行。
(三)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是指在工业生产中,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各种工艺技术资料,用于指导生产工人“按图样、按工艺、按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和管理。工艺文件的种类很多,作为质量检验依据主要有: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检验卡片、操作指导卡片和质量控制文件等。
对检验而言,有的专门编制检验卡片,作为检验的依据,供检验人员实际操作中应用。检验卡片的内容,除注明检验的尺寸、形状、粗糙度等有关技术要求外,还需明确检验的方法、抽样方案、使用的检测设备、测量时的基准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等。
编制工艺文件的依据:
(1)有关工艺工作的各类规章制度、标准和法规;
(2)产品的合同及技术协议;
(3)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
(4)产品标准和与其相关的各种标准;
(5)产品有关的法规和规程;
(6)产品的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结果;
(7)产品的质量特性分级及缺陷的分级。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工艺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按工艺规程生产,认真按工艺规程进行检验,把好质量关;按检验卡片进行成品检验和最终检验,做到不合格品不转序、不出厂。
(四)订货合同与技术协议
1.订货合同
有约束力的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通常要求提供明确的产品质量要求、技术标准、产品验收准则和交付方式等。
当没有技术标准或标准的规定满足不了要求时,供需双方可以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产品的技术要求,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和交验产品。有些外协、外购件也需按合同要求进行进货检验。因此,合同也是检验的依据之一。
在购销合同中,需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1)产品的名称、品种、型号、规格、等级和花色;
(2)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
(3)产品的数量及其计量单位;
(4)产品的包装;
(5)产品的交货要求、方法、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交货期限;
(6)验收的方法;
(7)价格;
(8)结算方式;
(9)违约责任;
(10)协商的其他事项。
从上述主要条款可见,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是经济合同中的主要条款之一。为防止纠纷,合同中的产品质量要求条款和验收条款必须写得清楚、明确。一般不得签订无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合同。
2.技术协议
技术协议是指顾客因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的改进,对组织提供的产品技术要求超过原标准或有特殊要求者,经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
(五)标准样件(品)
(1)对不易检验或检验方法有破坏性的产品检验项目,必要时,制作标准样件或样品,由质量检验部门进行编号、标识、保管。
(2)标准样件的选择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