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的藏书文化
慈溪私家藏书虽非始自半浦郑氏,但以半浦郑氏最有名望,其竣工于雍正元年(1723)的“二老阁”,在中国文化史上之所以名声显赫,一是因为它不但收藏了黄宗羲的遗书,而且致力于整理、传刻黄宗羲的著作,并因此成为传承浙东学派的重要基地;二是郑氏子孙多能从藏书中汲取营养,文人辈出;三是二老阁刊刻了大量的书籍,例如姜宸英《湛园未定稿》、潘平格《潘子求仁录辑要》、黄宗羲《明儒学案》、郑梁《寒村集》及郑性《南溪偶刊》等。乾隆编修《四库全书》,该阁进呈藏书94种,内有47种290卷被著录于《四库全书总目》,33种入存目。
二老阁藏书在此后多次遭遇厄难。先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发生火灾,藏书损失大半,后又经道光二十六年(1846)、咸丰三年(1853)两次火灾,藏书已所剩无几。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攻占慈溪期间,二老阁藏书多为恶少所窃,尔后归于冯氏“醉经阁”。民国初,郑氏后裔将二老阁部分残存书及版片卖给上海书商,转为沈氏抱经楼所得,后又大多归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1943年,摇摇欲坠的二老阁藏书楼最终被郑氏后人拆毁、变卖。
位于慈溪县城的醉经阁,乃咸丰年间浙东巨富冯云濠(1800—?)所建。冯云濠字五桥,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家本富有,又性喜藏书,遂于慈溪县城建醉经阁藏书楼。其所藏不但多达五万余卷,而且不乏宋元人文集;光绪八年(1882),杭州藏书家丁丙主持劫后文澜阁本《四库全书》补抄时,曾就冯氏醉经阁借阅多种底本以补抄阁书。醉经阁藏书后亦散出,且有相当部分流入秦氏抹云楼。
由冯本怀建于道光年间的抱珠楼,不但藏书丰富,而且致力于刻书,先后刻印《溪上遗闻集录》十卷、《别录》二卷、《溪上诗辑》十四卷、《续编》二卷、《补编》一卷等。冯本怀去世后,书楼的管理日渐松散。时至抗战前后,其所剩不多的藏书和印书的刻版,均被捐赠给了西泠印社(一说浙江图书馆)。
表1-7 慈溪县境内部分藏书楼

续 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