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2025年10月14日
后 记
这部书稿从构思到如今付梓,历时八年之久。“难产”的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在着手研究之初,由于对传主生平一无所知,因而不得不致力于收集包括陈训正个人诗文集及其友朋回忆录、方志记载、报刊报道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相关资料,结果却“误入歧途”,始则勉力考察宁波辨志文会的运行轨迹,尝试探讨辨志文会对近代宁波地方教育的历史作用,细心整理辨志文会的传世史料,尔后又忙于编撰《陈训正年谱》、校注陈训正的《天婴室丛稿》,这就使得《宁波近代教育的拓荒者:陈训正评传》的写作,实际上从2018年9月底才真正起步;二是沈松平《陈训正评传》在2015年的出版,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写作的难度,基于对“学术贵在创新”原则的坚持,本书稿偏重考察《陈训正评传》语焉不详甚或不曾措意的若干问题,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写作进度。
如同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拙稿存在着诸多不足。譬如,它既不曾全面考述陈训正的生平行迹与学术思想,其部分论断也可能失于武断。尽管如此,对《天婴室丛稿第二辑》的引用和对传主生前行迹的按年编列,使得拙稿较诸已有相关论著,不仅征引资料更丰富,而且考述更准确。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众多前贤时哲的相关研究成果,除了在文中悉加标注外,在此再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衷心感谢甬籍教育家研究中心的郑东辉教授、于潇博士,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沈海驯、俞冬伟两位所长的支持以及谢振声先生、周达章先生和孙善根研究员等师友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
徐鸿钧 唐燮军
202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