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1911:从商家之子到辛亥宁波光复功臣

第一节 1872—1911:从商家之子到辛亥宁波光复功臣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 壬申 一岁

◎11月30日,陈训正出生在慈溪金川乡官桥。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君讳训正,字屺怀,晚以字行,浙江慈溪人。先世于明季自奉化迁慈溪金川乡之官桥。……君生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壬申十月三十日。”[1]相关记载,又可见沙孟海《陈屺怀先生行状》[2]、柳诒徵《陈君屺怀传》[3]、赵志勤《陈屺怀事迹述略》[4]

清德宗光绪六年(1880) 庚辰 九岁

◎乃父儒珍公(1843—1881)卒,陈训正居丧有礼。

按,陈建风等《陈训正行述》云:“府君讳训正,……祖考克介公,……考儒珍公,……府君生而岐嶷,聪明天授。九岁,先祖考即世,居丧有礼,无殊成人。”[5]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皆谓陈训正十龄丧父,此说实误。其有力反证,便是陈训正《先妣讣状》的下列记载:“先公殁,不肖正,方九岁,二女弟尤幼。”[6]其《答李审言先生书》亦尝明言:“正九载失怙,育于寡母。”[7]

光绪十二年(1886) 丙戌 十五岁

◎乃祖克介公(讳士芳)卒。也因此,陈训正弃商从儒。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祖克介公,始以行商往来江西,渐以所获置产,遂捐己田之半计百亩为义田,以赡族之鳏寡、孤独、贫困无告者。克介公三子,长儒珍公,是为君之父,不幸早逝。君……十龄丧父,十五岁,祖父亦弃养。”相关记载,又可见陈建风等《陈训正行述》、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

光绪十四年(1888) 戊子 十七岁

◎陈训正始从竹江袁寿彝先生(?—1889)学《诗》,并因此结识陈镜堂(1867-1908)、郑念若(?—1908)等人。

按,陈训正《天婴诗辑·自序》云:“余少耽荒嬉,不知学问,……年十七,始从竹江袁先生受《诗》。”[8]又,其《袁先生传》云:“袁先生讳寿彝,字劼甫,原讳濂,字絜夫,号粹庵,慈溪诸生,宋大儒燮之后。……治文章有声,弟子著籍者尽一乡之隽。训正事先生最晚。”[9]

光绪十五年(1889) 己丑 十八岁

◎八月,业师竹江袁寿彝先生客死杭州,陈训正转师事芳江柳镜斋先生(?—1920)。

按,陈训正《袁先生传》云:“袁先生讳寿彝,……宋大儒燮之后。……生若干年,以某年八月旅卒于杭州。”[10]又,其《朱母七十寿诗叙》云:“始余从竹江袁先生游,……明年,袁先生殁,余事柳先生于芳江。”[11]据《天婴诗辑·序》,可知陈氏“年十七,始从竹江袁先生受《诗》”,故系之。

光绪十九年(1893) 癸巳 二十二岁

◎陈训正入县学,娶妻魏氏。

按,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云:“清光绪十九年,入县学。”(并见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又,陈建风等《陈训正行述》云:“岁癸巳,入邑庠,先妣魏太夫人来归。”据《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六年条,可知魏氏名“思德”。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丁酉 二十六岁

◎陈训正与同县诸挚友合创“剡社”,后又改称“石关算社”。

按,陈训正《百字令·自题诗卷》小字注云:“少时与陈山密、郑念若、冯汲蒙、君木、应叔申、钱(中)(仲)济、胡君诲、魏(中)(仲)车结社讲艺,推山密为长;山密居剡隩,故名‘剡社’。后改称‘石关’,亦山密所居地也。”[12] 考陈训正《钱君事略》云:“君讳保杭,……自少有用世之志,为学务通核,年十九,成诸生,与其兄勰群、同县叶悆经、董承钦、孝钦、陈训正,读书于金川乡繁露祠,治名器之学数年。”[13]兹据钱保杭生卒年(1878-1922)推算,系其事于本年。

◎陈训正因为专研科学并考得向日葵多种用途的关系,受到《农学报》的关注。

按,《农学报》1897年第5期《种葵用广》云:“慈溪陈君屺怀,精究化学,近来考得向日葵为用极广,多种可以避疫,其子可以榨油,若作乳哺婴,胜于牛乳,其秸及叶,干后烧灰,则可为极好胰皂;又闻西人将葵秸用化学提炼,可以抽丝,光泽不损蚕丝,是其利用,又在胰皂之上矣。”[14]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戊戌 二十七岁

◎陈训正预计八股取士之制必将被废弃,故而认为陈布雷无须研习四书。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四年条云:“其时维新变法之议甚盛,先考及大哥均以为八股必废,故不欲予先习四子书,而以五经立识字为文之根基。是年,清廷果下诏废八股,改以策论课士,旋复诏复其旧,大哥以为八股之运命必不久,且本为高明者所不屑为,何必以是苦童子,先考深韪其言,徐(尔康)先生初不信,大哥力陈其理,亦释然。”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己亥 二十八岁

◎农历四月,陈训正为陈布雷传授议论文的做法。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五年条云:“四月,大哥阅余课文,乃以《增广古今人物论》一册授余,教以议论文作法,自是始稍有进步。”

◎秋,陈训正荣获宁波辨志文会秋季课案“舆地”超等第一名。

按,《申报》1900年1月22日《宁郡辨志文会秋季课案》云:“○舆地超等:陈训正、杨毓恽、陈汉章、李口、谷达李、厉延年、寿椿禧、侯鸿锡、陈廷杨、施仁沈。”根据《申报》所刊三篇有关“宁郡辨志文会课案”的报道,可以认定“宁郡辨志文会秋季课案”实乃“宁郡辨志文会己亥秋季课案”。

◎冬,陈训正荣获宁波辨志文会己亥冬季课案“舆地”超等第七名。

按,《申报》1900年4月28日《宁郡辨志文会已亥冬季课按》云:“○地舆超等:陈汉章、王绍翰、李志荣、王璘、陈得森、钱保杭、陈训正、杨毓辉、施仁纯、程起鹏。”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庚子 二十九岁

◎夏,陈训正同时荣获辨志文会庚子夏季课案“舆地”超等第一名和“词章”特等第一名。

按,《申报》1900年9月22日《宁波辨志文会庚子夏季课案》云:“○舆地超等:陈训正、周震隆、孙海环、程起鹏、陈汉章、江起鹏、钱保杭、王振声;……○词章超等:应起墀、毛雍祥、黄启麟、马佪章、童梁;又特等:陈训正、董策三、盛炳坤、江起鲲、董灏。”

◎冬,陈训正开始引导陈布雷学习英文字母。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六年条云:“是年有拳匪之乱,每闻大哥归家与先考谈时事,始知中国国势之大概,亦常自大哥处得阅《时务报》等刊物,虽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顾独喜阅之。冬月某日,大哥嘱大嫂(魏思德)治食,邀余往食汤团,食毕,课予以英文字母,盖大哥望余成学之切有如此者。”

光绪二十七年(1901) 辛丑 三十岁

◎陈训正为东渡日本而至上海,候船期间,得知镇海籍商人洪益三捐献巨资赈灾却又坚辞朝廷赏赐之义举,认定好人必有好报。

按,《无邪杂著》所录《赠洪君序》云:“当光绪二十七年,关中大饥,淮徐又被水流,骸戢戢相藉。时余适以事过沪,沪之人曰:‘子乡人有洪某者,诚侠士也。今醵金二十余万,振灾两省,无希微德色。例捐金十万以上,得以二子赐举人。当道为之请,洪君曰:余之务此,岂为子孙地耶?力辞不受。’余当时尚未识君,谓其人曰:‘若然,洪氏其大乎!’”[15]

◎陈训正东渡日本,着力访购科学图书、仪器,并得蚕桑良种归国。

按,张原炜《陈无邪墓志铭》云:“辛丑和约以后,外力侵凌益甚。后二年,先生游日本,专意访求科学图书仪器,并得蚕桑良种,携以俱归;里人闻风景从,始有稍以余力从事近代科学者。”[16]类似记载,可见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

◎冬,陈训正在为陈布雷授课之余,勉力翻译、钻研购自日本的《养鸡全书》。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七年条云:“冬日,徐先生以病请假,大哥来代课。时大哥已习日文,方游日考察农业归,每日挟《养鸡全书》一厚册,且课读且翻译焉。”

◎某日,陈训正特去鸡西村造访冯毓孽,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按,陈训正《哀冰叟五十八均并序》:“忆昔君生日,与君坐唏戏。君言我三十,过汝鸡西庐。问年汝犹少,咳唾矜万夫。”[17]兹据陈训正年岁而系其事于本年。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壬寅 三十一岁

◎陈训正将日本访书所得,交予“通社译书局”,加以翻译出版。

按,陈训正《钱君事略》云:“训正东渡,访书日本,君送之上海,谆谆以沟通文化相朂勉。乃合(叶)悆经、(董)孝钦、胡良箴、陈镜堂、洪允祥、冯保谦等走上海,创通社。训正获书归,分类迻译,成《通社丛书》数十种。”[18]类似记载,又可见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赵志勤《陈屺怀事迹述略》。

◎陈训正与慈溪县内诸多提倡新式教育者,常聚会于三七市的董家、叶家。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八年条云:“是时吾乡董、叶二氏为提倡新学之中心地点,叶经伯先生及董子咸、子宜二先生均轻赀财、好宾客,吾邑有志改革之士,如陈山(密)、钱去矜、魏仲车、钱君勰、胡君诲诸先生与大哥等,常常会其家。”

◎陈训正独游大宝山朱贵祠,作《过大宝山》诗:“是何感慨悲凉地,六十年前问劫灰。行路至今有余痛,谈兵从古失奇才。荒荒岁月天俱老,历历山川我独来。一角丛祠遗恨在,夕阳无语下蒿莱。”

考朱绪曾《武显朱将军庙碑记》云:“将军姓朱,讳贵,……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奕揆帅命领陕甘兵攻取镇海,……大营驻长溪岭,……而将军独据大宝山,……二月初四日卯刻,夷数千人自大西坝蜂拥上岸,将军亲执大旗,麾所部迎击,……是战也,将军以所领九百人,敌夷万众。将军以身殉国,夷亦大衄,……于是慈士民思将军完保城邑,威灵显赫,咸欲出赀建祠,以申报飧。……祠庙乃成,自将军以下皆得祀。”[19]由道光二十二年(1842)下推60年,即本年,故系之。

◎10月,陈训正中辛壬并科举人。

按,柳诒徵《陈君屺怀传》:“君氏陈,讳训正,……秉世德,擅文誉,为诸生,中式壬寅科乡举。”并见张原炜《陈无邪墓志铭》、陈建风等《陈训正行述》,而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皆误称陈训正中举于光绪二十九年。

◎农历十一月,二妹陈又香与表弟叶德之喜结连理;是时,陈训正宴请友朋,手书一副文字比较通俗化的对联。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二十八年条云:“八月,大哥举于乡。十一月,二姊归叶表兄德之。其时大哥提倡新学,以自然科学之研究相倡导,又同情于颠覆满清之革命思想,既中(学)(举),友人群以相谑。大哥于二姊于归时张筵会宾客,揭一贴子于书室曰:‘问新贵人以何为目的?处旧世界也算有面光。’盖已有文字通俗化之趋向矣。”

光绪二十九年(1903) 癸卯 三十二岁

◎陈训正与陈镜堂等旧友集资创办的“通社”,因邻店失火而被迫迁址,随后停办。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廿七年,东渡至日本,……次年走上海,约两社旧友……集资设通社译书局,择西洋科学名著,分别译印公世,流传甚广。惜次年毁于火,社遂停办。”[20]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亦称:“逾年,社焚于火,乃罢。”

◎11月19日,陈训正与钟宪鬯合作创办《宁波白话报》并任主编。

按,蔡乐苏《宁波白话报》云:“《宁波白话报》由慈溪人陈屺怀任主编,以‘开通宁波民智,联络同乡之感情’为主旨,自1903年11月起创刊至1904 年6月,一共不定期地出过9册。……这九册既不能按时出版,议论又不大出色,所以从1904年6月起,将其大加改良,增广门类(如历史、地理、教育、实业、格致等),改订洋装,每期 40页左右,每月出两期。改良后由第一期出至第五期后停刊。”[21]

光绪三十年(1904) 甲辰 三十三岁

◎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卢洪昶等鄞县士绅联名恳请“捐建农工小学,收教堕民”的这一上奏,在呈请农商部代奏而获批。此后,陈训正受邀协助卢洪昶创办育德农工小学堂。

按,《堕民(丐户)脱籍始末纪》云:“堕民之目,不知起自何代,相传为宋罪俘之遗。元称怯怜户,明太祖定户籍,扁其门曰‘丐’,故亦称丐户,不与齐民齿,男女自相配偶,为人执猥下役以活。……清光绪间,鄞人卢洪昶者,见而怜之……农商部左丞王清穆与洪昶遇,洪昶告以故,王曰:‘何不以捐建农工学校名义具呈本部,本部可专本具奏,请特旨开放,较呈抚转奏为捷。’洪昶大喜,即如所言呈请,……于是两郡堕民,自元明相沿六百余年之特殊苛遇,至是始革,时光绪三十年十月事也。……洪昶又商请慈溪陈训正总持校务,首施以人格教育,矫拂其品性,使传统的积习以渐泯化。”[22]类似记载,又可见陈训正《鄞隐居卢君传略》[23]、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赵志勤《宁波辛亥光复纪实》[24]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乙巳 三十四岁

◎9月12日,宁波府教育会成立,陈训正任副会长,致力于推进教育事业。

按,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云:“宁波府教育会始立[25],陈训正被推为副会长。时萍乡喻君兆蕃方知府事,深相引重。喻君为政,素以育才为急。教育会会长鄞张君美翊与先生又皆负一时物望,三年间,凡兴建中小学校百余所,前与张君创立师范学堂,与镇海钟君观光创立女学堂,造就尤众。”类似记载,又可见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赵志勤《陈屺怀事迹述略》、赵志勤《赵林士系年要录》1905年条。

◎在陈训正、张美翊(1857—1924)的建议下,宁波知府喻兆蕃同意在原月湖书院旧址建造宁波府师范学堂。

按,《鄞县通志·政教志》云:“清光绪三十一年,郡绅张美翊、陈训正等,鉴于义务教育刻不容缓,造就师资,尤为先务,爰谋于宁波府知府喻兆蕃,以湖西月湖书院改为宁波府师范学堂,即以书院基金万元为改建校舍之用,并拨渔团经费五千余元、螟蜅捐三百余元及月湖书院基金之利息为常年经费。翌年四月,校舍落成,乃开学。”[26]

光绪三十二年(1906) 丙午 三十五岁

◎6月5日,陈训正与宁波师范学堂、育德学堂两校师生七十余人,到太白山采集植物标本。

按,释敬安《宁波师范育德学堂教员偕诸生入太白山采集植物祝词》序云:“光绪丙午闰四月望前一日,宁波师范学堂教务长兼理科教员钟君宪鬯、庶务长冯君友笙、监学员张君申之、东文兼图画教员顾君麟如、体操教员应君惠吉、算学教员叶德之,育德学堂监督陈君屺怀、体操教员林君莲村,偕学生七十余人,入太白山采集植物。”[27]

◎6月,陈训正与诸同志力倡树立乡约,以期维持地方秩序。

按,《申报》1906年6月20日《树立乡约》云:“慈溪县举人陈训正等拟筹集款项树立乡约,藉以卫御地方。日前具禀宁府,已经喻太守准词立按,谓乡约即警察先声,业已札饬慈溪县妥为保护。”

◎8月,陈训正禀请将尼庵拨充教育会经费。

按,《申报》1906年8月21日《禀请将尼庵拨充教育会经费》云:“甬郡所创教育会经费甚形支绌,日前有职员陈训正具禀宁府,请以甬江东发封广福、慧香二庵拨充该会以作经费。府尊喻庶三太守批其牍尾云:教育会因经费不充,以致调查编译各项虚有其名,亟应筹集常款照章举办。所请拟以发封尼庵拨给补助,以一郡公产济一郡之用,事可准行。惟两庵未便并拨,应以广福禅院先行充教育会经费,并由诸绅会同变卖,得值若干,即报备查。”[28]

◎9月,在陈训正的呈请下,西门长庚庵被改作宁波府女学堂。

按,《申报》1906年9月6日《尼庵改作女学》云:“宁波西门长庚庵向有女尼住持,现经教育会长陈训正具禀宁府,请将该庵充作女学堂之用,已经喻守批准。业将该庵发封,庵内住持女尼,谕令绅等给发徒资,限日迁让。”

◎陈训正为作《教育杂志发刊辞》(署名“无邪”)。

按,《教育杂志》第1期(11月15日发行)云:“乡者,吾中国亦尝言教育矣,而其旧不可讳,不得不杂采各国教育之制以革新之,吾谓此犹匠人改马为龙之日也,于是乎失为马,继而知旧蹊之不可化,乃变化而为龙。龙,想象之物也,其真不可见,于是乎失为龙,此吾中国近今教育之概况也,固不第一隅如是也。丙午之岁,为吾宁波府教育会成立之第二年。其时,吾郡人之学为龙者日益众,而皆不得其龙之真,同人以为忧,谋所以模范真龙,而为吾郡人之学为龙者式,并为吾国人之学为龙者式,于是有编辑《教育杂志》之议。近世之辑教育杂志者多矣,而以《教育世界》为最早,故其时期亦最久。彼之教育记者非尽叶公也,然终不免于画龙之诮,抑亦时为之乎?今则异其时矣,吾同人固将龙其说以为吾杂志光。虽然,吾惧甚龙之形可得而见也,龙之变化则不可得而见,吾惧吾杂志之不以化龙名,吾尤惧吾郡人、吾国人之谈吾杂志者之不以化龙视。呜呼!吾所以不能无言于吾杂志也以此。”

光绪三十三年(1907) 丁未 三十六岁

◎3月,陈训正提议在师范学堂内设立休假讲习所,以便各小学、私塾教员研究教育,随即获批。

按,《申报》1907年3月24日《添设休假讲习所》云:“教育会员陈训正现拟在师范学堂内设一休假讲习所,俾各小学私塾教员得以于每星期研究教育,业已奉道署批准矣。”

◎陈训正因不同意罢免师范学堂监院孙圣儒而遭学生申诉。其后,经宁绍台道喻庶三亲自调停,师范学堂于5月2日复课。

按,《申报》1907年4月29日《纪师范学堂冲突详情》云:“甬郡师范学堂监院孙圣儒平素与各学生感情极淡,日前又在友人处谈及简易科学生国文程度低浅,事为某学生所闻,颇滋不悦,遂转告同学于本月十二日全体(完全简易两科共一百二十人)罢课,往诉校长陈训正,请另举监院。校长不允,遂一齐散堂,于十三日各将箱箧等件搬至郑氏宗祠暂寓,一面即电达提学司暨驻日宁波同乡会请为解决。”

《申报》1907年5月3日《师范生照常上课》云:“甬郡师范学堂学生日前与监院冲突,全班散学一节,已纪前报。兹经宁绍台道喻庶三观察亲自莅堂调停后,各学生除请假回家外,均于昨日一律上课矣。”

◎7月,陈训正呈请会稽道署拨款接济师范学堂。

按,《申报》1907年7月9日《拨款接济师范学堂》云:“甬郡师范学堂亏欠各款急应筹付,日前由教育会会员陈训正具禀道署,拟以崇实学堂乘款拨垫。奉喻庶三观察批示云:师范学堂现尙有欠款,自应筹还。据请将崇实学堂乘洋二千余元通融拨给,更有所余,尾数充作日余补习所经费,以公济公,应准照办,着即具状,认领可也。”

◎8月初,陈训正卸任教育会会长一职。

按,《申报》1907年8月7日《公举教育会长》云:“甬郡教育会长陈君训正,现因有事往汉告退,日前由学界中人在高等学堂开会投票公举,闻得占多数票者系盛绅炳纬,遂即举为会长云。”

◎农历八月,陈训正一度病危;十月间,其友陈镜堂前来探望,并一再敦请陈训正保重身体。

按,陈训正《哭剡山》(五之二)云:“去年当八月,鬼伯入我居。我本幽忧人,生亦何所娱。此时君哭我,咄嗟我道孤。我生孽未厌,七日复来苏。苏来报君书,字劣言模胡。模胡不能读,执简长叹吁。相见十月中,惊我两足枯。形骸虽则具,神色何不腴?再三相告诫,善宝千金躯。”[29]而从诗末陈训正自述来看,所谓“去年当八月”,即是指本年八月。

光绪三十四年(1908) 戊申 三十七岁

◎春,陈训正作《黑窑蟆》。

按,《黑窑蟆》之序云:“戊申春,北京某门外有巨虾蟆数百万头,负子戴孙,自黑窑出,徐徐横度京汉车道,入三里河,衔贯不断,凡三日夜始尽。尝读秘谶云:‘虾蟆西方金气,徙居,主其地有杀戮。’因作歌志异,且以验将来。”[30]

◎2月(农历正月),友人郑念若(?—1908)卒,陈训正作《哭郑念若》。[31]

按,陈训正在所作《哭剡山》(其三)中明言“正月哭郑生,八月君又死”,而诗末所附1912年4月20日自述,又云“剡山之死,在戊申八月”[32]。据此推算,其时必当作于该年正月。

◎据载,3月间,陈训正偕宁波府教育会全体会员致电邮传部和日本东京宁波留学者,吁请支持宁波民众争路权。

按,《申报》1908年3月11日《宁波学界仍争路权》云:“府教育会致邮部电:邮传部列堂钧鉴:浙抚奉旨商办,人民只知自款自造,借款二字无论直接、间接均不承认。乞大部坚拒,勿弃东南。宁波府教育会会长陈训正、冯丙然全体会员八百七十五人同叩。又致日本留学界电:东京宁波府会诸公鉴:路事大变,代表撤销,乞设法合力坚拒,府教育会缴。”

◎农历四月,陈训正应冯君木之请,作《冯君木诗序》。

按,《冯君木诗序》云:“伏四明有病夫三,宿昔以诗相性命。戊申四月,三病夫不盟而会于冯。冯,三病夫之一也。其一应子悔复,其一余也。……去之日,冯子捉余肘曰:‘子不可无言夫吾诗。’予曰:‘诺。’因仿佛日者情事,文而荐之,至量其诗度,则冯子尝有言曰:‘悔复才而隽,天婴才而奇,才而雅乎,吾其不古人弱也。’呜呼,冯子固自信之矣,余乃不口。”[33]

◎农历六月,陈训正依然卧病宁波,其友陈镜堂再次来访。

按,《哭剡山》诗末所附陈训正自述云:“剡山之死,在戊申八月,……剡山死前二月,自杭州假归,道过甬上,视余于寓斋。时余病犹未瘳。”

◎7月13日,陈训正当选为宁波府教育会评议员,同时被聘为女子学堂监督。

按,《申报》1908年7月15日《府教育会开会详纪》载其事曰:“宁波教育会,于十三日午后,开第四次大会。……举冯丙然为正会长,章述洨为副会长;张传保、陈训正、励延豫、孙绍康、叶懋宣、马鉴、范贤芳、郁桂方、冯毓孳、冯良翰、章崇藩、张琴等十二人为评议员;……女学堂事,喻观察拟聘陈君训正为监督,众赞成。”

◎8月底,陈训正被推举为即将成立的宁波僧教育会的绅会长。

按,《申报》1908年8月31日《定期开办僧教育会》云:“甬郡僧教育会遵奉宪批,邀请就地僧学两界并各寺僧人悉心妥议,公推天童寺住持敬安为僧会长,陈君训正为绅会长,租定城内白衣寺为会所,经育王寺住持济生等厘正章程,呈请各宪核明立按,准予九月初三日开办。”[34]

◎农历八月,友人陈镜堂卒,享年四十二(1867—1908)。陈训正先作《吊剡山》,[35]入土后,又作《哭剡山》诗五首以悼之。

按,《哭剡山》(其三)云:“正月哭郑生,八月君又死。”而该诗末所附陈训正自述则又明言:“呜呼!剡山死五年矣。剡山之死,在戊申八月,距其生之年四十有二。……剡山名镜堂,字晋卿,一字山密,姓陈氏。壬子四月二十日,玄婴自写诗稿至《哭剡山》篇,泫然书此。”而从《哭剡山》(其五)的下列诗句来看,不难推知该诗当作于陈镜堂入土之后:“剡山何高高,石关何屹屹。……月色多苦辛,照见穷士骨。青草三尺坟,灵魂倘未没。”[36]

◎秋,陈训正作《书应叔申诗集后》。

按,《书应叔申诗集后》云:“戊申之夏,余冒暑陟城,存应子。应子劳矣,出其诗,字呼余曰:‘无邪亦知吾之所以劳乎?此蠡蠡者是已。……吾劳,脱不起,将以赴,于后人不可无辞焉。必子先之。’嗟夫应子,何言之喟也?余既百其口以导其墆、解其娆,复欲无负乎所属,而为之文。……别二月,又闻应子咯血将死矣。……今应子幸逃于祟,不自毖,反益纵之,为后人祟后人,而应子也,被其祟者不訾矣。”[37]

◎秋,八指头陀作《和陈屺怀秋夜一首,即次其韵》以赠陈训正。

按,《八指头陀诗文集》光绪三十四年条载其诗云:“卧看沧海欲扬尘,忍泪悲天更悯人。黄土青山骨未冷,白云苍狗复何频!兴亡气运谁能识?文字之交老渐亲。古火光中吾与子,且留来去自由身。”[38]

◎农历十月,陈训正向张美翊(让三)呈示冯君木所作《应悔复诗序》。

按,张美翊《溪上诗人三病夫一狂夫歌》云:“戊申十月,由赣回甬,溪上陈子天婴示余以冯君木《应悔复诗序》。”[39]

◎11月28日,从弟陈训懋病卒,年仅十七岁(1892—1908)。约廿余日后,陈训正作《怀从弟彦及》,[40]寄与陈布雷。

按,《陈布雷回忆录》光绪三十四年条痛述其事云:“冬十一月,三弟勉甫殁于家。三弟少余两岁,而厚重笃实,自幼言动若成人,资性敏慧,尤有治事才,……本年突患冬瘟症,自校请假归家,乡间无良医,误于药,遽于十一月初五日殇,合家痛悼。吾父初不令予知之。……(余知其事)盖距弟之丧已二旬余矣。大哥寄余诗曰:‘朔风生道路,吾弟近何如?为寄数行泪,相怜一尺书。意将依汝老,迹渐与人疏。无限穷居况,萧条逼岁除。’”

◎12月3日,陈训正当选为慈溪县教育会会长。

按,《申报》1908年12月5日《慈邑教育会劝学所成立》云:“慈邑教育会劝学所尚未成立,该邑学界爰于前日在学署明伦堂开会组织,到者一百余人。先由发起诸君宣布开会宗旨,并通告教育会及劝学所章程,当即投票公举陈屺怀为正会长,钱吟华为副会长,并选定洪北麐、孙莘墅、冯君木、宓莲君、柳镜斋、凌受益、葛望云、胡良箴、钱吟瑾、周家甫为评议员;次提议设立劝学所,亦用投票推定俞绅季圭为总董,俞和美、葛望云、童梧邻、袁汉卿、陈渠清为劝学员,又演说员一人、调查员一人尚未选定,一切办法另行会议。”[41]

清逊帝宣统元年(1909) 己酉 三十八岁

◎陈训正返归故里,作《过从弟勔夫葬处》诗。[42]

按,该诗自序云:“勔夫名训懋,为人静穆寡言,务学不懈。年十七,以劳得疾,殁葬麂山,余实未过也。明年往视,墓草已宿矣。不胜悲怆,遂赋此篇。”

◎八指头陀作《论道一首,次陈屺怀孝廉韵》赠陈训正。

按,《八指头陀诗文集》宣统元年条载该诗云:“石烂松枯懒问年,龙眠虎卧各安然。固知静者心多妙,莫怪山僧语太颠。大地平沉犹是妄,虚空粉碎未为禅。欲参最上真乘法,百尺竿头进步前。”[43]

◎农历二月,八指头陀来访。

按,《八指头陀诗文集》宣统元年条录有头陀所作《己酉又二月,由甬江乘舟至官桥浦,过陈屺怀孝廉居二首》诗[44]

◎农历三月,张美翊寄来《溪上诗人三病夫一狂夫歌》。

按,张美翊《溪上诗人三病夫一狂夫歌》云:“戊申十月,由赣回甬,溪上陈子天婴示余以冯君木《应悔复诗序》,文甚奇。三君皆善病,故号病夫,读其诗尤奇。余谓慈溪尚有一狂夫,则洪君佛矢是。其文奇、诗奇、人奇,与三病夫同也。久不见四君,歌以讯之。宣统己酉三月蹇叟。”[45]

◎农历四月,陈训正作《挨刀歌》。

按,《挨刀歌》序云:“己酉四月,余在海上,客有述都下市儿《挨刀歌》者,惝恍有古意,因申其辞。”[46]

◎6月,陈训正在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宁波初选中入围。

按,《申报》1909年6月21日《各省筹办咨议局·初选举重开票(各属)》云:“慈溪第二次选举实到投票人五百二十七名,以二十六票为当选。兹将姓名录下:陈钟瑞、陈鼎年、李钟鼎、洪曰湄、钱保杭、葛崇黼、任企尹、陈鸿逵、陈训正、阮丙炎、叶愈经。候补当选五名:孙文柱、郑起凤、胡美腴、童祥春、俞斯珺。”

◎6月,陈训正被指定为省咨议局宁波复选监察员。

按,《申报》1909年6月24日《各省筹办咨议局·复选举开票(宁波)》云:“宁波府属各厅县初选举业已告竣,即须预备复选举事,所有管理等员早经登录。兹将派定监察员姓名录下:(定海)丁中立,(鄞县)盛炳纬、陆廷黻、范翊,(慈溪)陈训正,(镇海)刘崇照,(奉化)王序宾,(象山)王予衮。”

◎7月,陈训正在省咨议局议员宁波复选中当选候补议员。

按,《申报》1909年7月22日《各省筹办咨议局·复选举再开票》云:“宁府复选举当选议员姓氏已录初三日专电,兹将详情录下:复选监督刘守先于初一日上午八时邀同管理各员至法政学堂内监视投票。本届有选举权者一百十人,内有盛绅炳纬因守母制,不克到场。初二日上午八时开票,以五票为当选。初三日再投票,选举候补议员,当选六名:张美翊二十票、唐凤翔十二票、盛炳纬十一票、冯丙然十一票、陈鼎年八票、陈训正五票。”

◎陈训正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同时当选的友朋,尚有慈溪柳镜斋[47]、慈溪钱保杭[48]、定海丁紫垣[49]、鄞县张传保[50]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宣统元年,浙省咨议局成立,君被举为议员。”而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误系其事于宣统二年。

◎友人陈夏常(1880—1945)来告,他有意听取吴莲艇(1880—1940)医师的建议,在慈溪筹办西式医院

按,陈夏常《组织保黎医院缘起》云:“戊申春,莲艇返里省亲,访余益智学校。余止之宿,谈心竟夕。叩其所志,莲告余曰:他日当在桑梓自立医院,以济贫病。余心然之。去年余为研究地方自治,就学省垣,道经禾城,访莲艇。莲艇复告余以泰西医术之灵验,而又言桑梓医院之不可不立也。余抵省后,乃以莲艇之志达之陈君屺怀,并函告钱吟苇,联合同志,开会筹资,速莲艇来慈,设院施诊。……庚戌十二月记。”[51]

◎8月,陈训正为育德农工小学堂设法集资以置金工、木工、图稿绘画三科。

按,《申报》1909年8月4日《育德小学遵添实业要科》云:“兹据该校经董陈绅训正来称,刻拟遵章定设金工、木工、图稿绘画等三科,正在设法集资,商请校董卢绅洪昶置备机器工厂,实地练习,并拟由陈绅前往各处调查实业学堂办法,以求完备而符定章。”

宣统二年(1910) 庚戌 三十九岁

◎陈训正作诗二首寄八指头陀,头陀次韵答之。稍后,头陀又作《寄天婴子》。[52]

按,《八指头陀诗文集》宣统二年条录有八指头陀所作《陈天婴以题龚定庵词二首见寄,次韵答之》诗二首。[53]

◎4月,陈训正作为宁波教育会会长与地方自治公会会长刘崇照,联名电请抚学两宪采取相应措施,制止毁学之举。

按,《申报》1910年4月27日《慈溪毁学之原因》云:“宁属慈溪县正始学堂将城内永明寺神像毁弃改设,当时迷信愚民已啧有烦言。本月初十日上午,有十数社迎神赛会,乡民由乡入城,相约将该学堂捣毁殆尽,且继火付炬,……并连日接续捣毁鸡山、无择、讴浦、龙西、进修等学校。十二日九点钟提辕派吕爱堂率队百名抵慈镇慑。下午府委赵二尹亦莅慈,会同绅士熟商办法。遂由该府地方自治公会会长刘君崇照、教育会会长陈君训正等电请抚学两宪,饬提道设法保护,以安地方,略谓:慈溪赛会,正始、鸡山、无择、讴浦、龙西、进修城乡六校,连日接续焚毁,吴令纵匪仇学,致酿此变,现人众未散,公团教堂均岌岌可危,乞分电提道,设法保护并派员赶办,以安人心。”其相关记载,并见《申报》1910年4月29日《慈溪毁学之原因》《申报》1910年4月30日《浙省乱耗汇纪》。

◎6月11日,陈训正请求辞去府教育会会长一职。

按,《四明日报》6月9日《明哲见机》云:“慈邑陈绅训正,学行素优,热心公益,为阖郡学界所推重,历任府教育会会长、府女学堂经董。莅事以来,群情翕然。四月间,慈邑毁学事起,陈君身为集矢之的,诽谤之者,无所不至。爰于初五日在府教育会开会,宣告以后学务诸职,概不担任,冀图息肩以杜疑谤。该绅素持清议,不避劳怨,今日之辞,固为明哲见机;虽然,其如宁波社会何?”相关记载,又可见《四明日报》6月11日《会长暨常驻员后先辞职》。

◎7月14日至16日,陈训正连续三天在《四明日报》发表启事,声明已辞去府教育会会长及府女学经董等名誉职务。

按,《四明日报》1910年7月14日《陈训正启示》云:“训正憨直性成,不能委屈恭顺,迎合社会心理,徒以诸公谬举,忝长府教育会四年于兹,于吾郡学务,未见增进,而媢嫉之徒,所在皆是,至被迭控彻查在按。训正自被控后,即谢绝沪上诸执事,驰回故乡,静候诸父老处置。至所有府教育会会长及府女学经董各名誉职,已于本月初五日在府教育会例会时,发表意见,概行辞绝矣。此启。”

◎夏,陈训正至上海,在汤寿潜创办的《天铎报》任主管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宣统元年,浙省咨议局成立,君被举为议员。议长汤寿潜(蛰仙)与君契,于次年筹资创立《天铎报》于上海,俾君董其事,所延执笔政者多知名士,倡导革命,为一时推重。”类似记载,又可见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

◎陈训正加入同盟会。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宣统二年,正式加入同盟会。”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则系其事于1908年。此从前说。

◎8月间,慈溪县正始学堂开始搜集证据,用以反击若干“阻学”之人对陈训正的造谣诋毁。

按,《四明日报》8月22日《捏名可恶》云:“自三月间毁学后,一二阻学之人集会于明伦堂,反对府会会长陈绅屺怀,历禀层宪,诋毁陈绅,且污蔑被毁各校,迭兹本报。兹据学界传说云,自此禀揭晓后,正始等校以禀内所列之郑绅豫、郑绅观法素称公正,又皆鹤阳学堂校董,断不反对学务,首先具函往询。兹得二郑覆函,极称八校被毁之冤,且以不能协力维持为歉。又云对于陈君素所推服,此禀实不知情云云。现正始代表冯绅毓孽等,拟将所列之九十七人中公正者次第函询,俟得有来函,汇呈府宪,以为查按之条件。”

◎8月25日,陈训正以府教育会会长的身份与费绍冠、范贤方等联名电禀浙江巡抚,请求留任浙江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使之续成其事。

按,《四明日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宁波绅商学界电禀浙抚文》云:“杭州抚宪钧鉴:十九日电旨,蛰公革职,不准干预路事,商民聚议惶骇。浙路恭奉先朝谕旨,商款商办。总理系由公举,为商民所信用。今杭嘉早竣,宁绍开工,诸事吃紧,全路劳动界几以万计,农工两界投赀附股尤多,设易总理,恐滋纷扰。蛰公言论虽稍激直,办路实著勤劳,人望所归,必宜俯顺舆情以安秩序。诚知朝旨严切,未敢竟望收回成命,惟有恳请电奏,仍留总理,责成始终路事大局幸甚。宁波商会总办费绍冠,自治公会会长范贤方,府教育会会长陈训正、冯丙然,法政学堂监督王齐曾,中学堂监督王绍翰,师范学堂监督孙绍康,鄞县自治事务所坐办张存禄,教育会会长张原炜、陈绍源,劝学所总董梁锡瓒,劝业员郭景汾,高等小学堂长励延豫等叩。”

◎10月19日上午,陈训正以会长身份,主持召开府教育会第六次周年大会。

按,《四明日报》10月20日《宁郡教育会开第六次大会志略》云:“昨日府教育会开第六次周年大会,邓太尊暨六邑会员到者六十余人。先由会长陈屺怀君宣布开会秩序,次张苞舲君报告本会经费情形及单级小学事件、艺徒学堂款项、府立各学校经费、植物园事情(决议常会讨论),次提议中等以下各学校教员缺课问题,……当场议毕,时已十二点钟。休息,午膳,午后续会,提议各种事件及选举职员。”

◎10月19日下午,在府教育会第六次周年大会上,陈训正仍被选为会长;大会同时决定呈请宁波府查办慈溪毁学事件、重建被毁各校。

按,《四明日报》10月21日《宁郡教育会开第六次大会续志》云:“十九日,府教育会开第六次周年大会,大略情形已志昨报。兹悉该会于午后续行提议各事件:……(丙)慈溪毁学按善后办法(议由本会公呈府宪,仍请拿办毁学之人,并请筹费建复各校);(丁)选举职员如下:正会长陈训正,副会长励建侯,常驻委员张世杓,特别评议员范贤方、郭景汾,评议员冯丙然、孙绍康、叶懋宣、张琴、韩禹梁、王绍翰、施国祺、林端辅、王齐会、章述浚、周骏彦、徐家光,名誉会计员袁丙熊。”

◎10月27日,陈训正自上海返回慈溪,倡议筹办冬防以御盗贼。

按,《四明日报》1910年10月30日《慈溪乡村之冬防》云:“慈邑本年入秋以来,劫按迭出,……官场玩忽,久悬未缉,以致乡民咸有戒心。现该邑陈绅屺怀,有鉴于此,前日自沪返慈,即倡议筹办冬防以御盗贼。已经商定大略,不日成立,庶几慈邑民人得安枕而获守望相助之益矣。”

◎农历十一月十一日,陈训正作《告发》诗,次日剪去辫子,三日后又作《荐发》。

按,陈训正自称:“庚戌十一月十一日,余将去发,擥镜与发别,发差差以雪矣。余半世悴廑,发若识之,以嘲余焉者。今将弃,不可无辞,爰赋诗以告之。……余既告发,明日同郡赵八、湖州戴季为余落之。越三日,复成《荐发》辞。”[54]

宣统三年(1911) 辛亥 四十岁

◎春,因《天铎报》改组,陈训正辞职回宁波。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宣统元年,浙省咨议局成立,君被举为议员。议长汤寿潜(蛰仙)与君契,于次年筹资创立《天铎报》于上海,俾君董其事,……明年春,报社改组,君辞归宁波。”

◎农历六月,陈训正作《胡卢谣》16首。

按,《胡卢谣》序云:“冉初子夜饮于市,醉索壁书杂谣一十有六章,旨谲词隐,多不可解。或叩之,曰:‘此余从胡卢中得来,遂名《胡卢谣》。’时辛亥六月。”[55]

◎农历七月,陈训正任宁波同盟会副会长,积极参与谋划革命。

按,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辛亥七月,宁波同盟会支部成立,君为副会长(赵任会长),于宁波之响应义举,与家艺及范贤方(仰乔)等同负重任(今按:君与辛亥革命关系,详见一九八三年《宁波文史资料》第一辑《宁波辛亥光复纪实》一文)。”

◎农历九月上旬,陈训正参与谋划宁波之光复。

按,《辛亥宁波光复记略》云:“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义武昌。警至,甬市骚然,……保安会成立,公推江畬经为会长,陈训正副会长,……凡政军一切事务付会决之。十五日第一次会议,(范)贤方主即日宣告独立,(赵)家艺主俟沪讯乃动,守(陈)其美教也,训正附和之。贤方大怒,出恶言不下,(卢)成章见势将破裂,……乃捉训正肘,示意私退席,出至西城育德学校,召所教子弟百数十人,将之循城壖突趋东渡门,手‘保商安民’帜,潮涌而进,大呼‘党军来,党军来’。市民仓卒莫辨,人人扎白臂归诚。须臾,满街皆白旗矣!成章旋又以计据电报局,伪为杭电,告省已下,送保安会。于是家艺不复言,而贤方、炯即挥尚武会会员及商团、民团千余人,建白旗,直入道署,众干事毕至,乃以保安会名义,出示安民。”[56]

又考赵志勤《陈屺怀事迹述略》云:“溯陈训正早年闻中山先生革命大义,即向往反清大业。及辛亥革命之役,事先则宣传策划,武昌起义后即积极响应,既频繁与上海同盟会联系,又尽力与当地各界谋划,实负宁波光复之重任。”[57]但揆诸《辛亥宁波光复记略》所述,似有夸大不实之嫌疑;张原炜所谓“辛亥九月宁波光复,君与有劳”[58],则得其实也。

◎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宁波光复后,陈训正被任命为宁波军政分府财政部长。

按,《申报》1911年11月8日《宁波光复记》云:“九月十五日午刻,宁波人民以民军已到,道县均已逃逸,故衙署学校店铺民居以及各种机关一律悬挂白旗。当经临时保安会派员谕令不庸惊扰,照常贸易,一面立出示安民,力维秩序。军、警、民、商各团分班梭巡,严行防范,城厢内外安靖如常。……十五晚八时保安会议决各条如左:一、议决保安会名义取消,准用军政分府名义,公推刘询为都督,常荣清为副都督。军政分府之组织:一、举赵家艺为参谋部长,二、举江畬经为民政部长,三、举陈训正为财政部长,四、举卢成章为外交部长,五、举范贤方为执法部长,另举张世杓为都督府总务部长。”相关记载,又可见沙文若《陈屺怀先生行状》、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

◎在宁波军政府选举中,陈训正等十二人被选为参议员,未久,辞职。

按,《申报》1911年11月20日《甬军政府选举职员》云:“宁波军政分府于二十六午后二时在分府内投票选举职员,……财政部长张传保,副部长费绍冠;外交部长卢成章,副部长袁礼敦;民政部长江畬经,副部长章述洨;执法部长徐家光,副部长王序宾;参议员十二名:陈训正、励延豫、张世杓、余镜清、陈滋镐、叶懋宣、郭景纷、范贤方、林端辅、孙绍康、赵家艺、冯良翰。”又,陈训慈:《陈君屺怀事略》云:“分府成立后,为参议,旋即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