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孟呈锦文水武则天庙《重修碑记》考

二十 清孟呈锦文水武则天庙《重修碑记》考

【碑 文】

重修碑记

读孔圣赞尧之词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是帝尧之功德,殆与天等量齐观也。后人以水之泽物,与天同用,故亦有是名。文邑城北南徐村,有则天水母古庙一所。当日创建之意,或亦犹是欤?但观其庙貌之巍峨,形势之雅俊,山环水绕,卓卓乎诚可欣而可羡也。至于宝殿之伟壮宏模,异秀奇巧,尤属可惊而可赏。历世相传,此殿所作非同他比,乃系鲁班显灵,是以刻桷丹楹,有如是鸾伸鹤翔之妙耳。然而创造虽系神功,而自建立以来,世远年湮,其中即有二次重葺,迄今又几及百年。风雨漂摇,宁能免废荒倾颓,将见榱桷受伤,丹雘不能如其故。几筵有损,藻绩亦竟改其观;墙缺瓦崩,萧条寂寞之景。凡临此地者,孰不目击而兴悲,爽垲之更自难已也。于是本村刘君世花等,隐抱亵神之憾,意欲复旧,公议修葺。积众输财,择日鸠工,众皆踊跃前趋,不数月而工程告竣。神庄殿宇,廊庑堂阶,以及乐楼等项,皆焕然一新。此焉知非神灵昭应,而福祚于斯人也?爰为勒石,以垂永久云尔。是为序。

戊午科举人原任江南松江府白粮厅纪录四次孟呈锦薰沐敬撰

儒学增广生员张觐光沐手谨书

扶□功德主蔚门李氏施银三两 孟弼施银三两 米仁施银六两 米泰施银六两 米毓成施银一十二两 蔚凤施银一十二两

米汉施银一十二两 刘世德施银一十二两 米福森施银一十二两

胡明施银一十二两 蔚有义施银六两 米贵春施银六两 胡□

施银三两 张□照施银三两

总纠首米汉存银 蔚有义买办 胡明管帐

众纠首武学威 米毓成 游忠 孟弼 蔚凤 仇成 程碧 刘世德 孔黄 武虎 米福森 翟远 闫玺 郭若明

管饭纠首孟弼 米福森 武虎 武□□ 米汉 刘世花 胡明 蔚有义 孔黄 郭若明 米毓成 阎玺 孟成功 双礼 双立富 高立义 刘世德 游忠 翟远 程碧 蔚凤 仇三成 马成龙 双义 孟□功 武学正 游三德 米章 米世盛 米生玘 米应林 米国春 孔维绍 米泰 米仁 米生瑞 米世绩 米应法 任国喜 高宗裔 闫鼎凤 米长泰 张通贵 米志光 李龙 任缵光 李法 李宝 孟灏 李如珍 米昌 米广泰 李奇荣 武新廷 蔚朝龙 刘世绩 蔚美 王林文 蔚有法 游国□ 许德威 温奇凰 房大朋 蔚茂 王林全 李□明 张福功 仇邢氏 门邢氏

木匠张佩光 康悦长

泥匠路如旺 匡路长

铁笔王林文 王振福 王振荣

丹青宋玉瑾 胡为笃 孟应才

土工阎林 米栋

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己丑仲冬谷旦

住持梁豺 男崇高 崇福 崇星 崇照 孙二虎儿 牛虎儿

工程儿

【考述】

文水县南徐村武则天庙,以气势雄伟的则天大殿著称,现已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据庙中碑刻,金皇统五年(1145)曾经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也曾大修。而此碑所记,则是又一次重要工程,且对乐楼也有所记载。碑立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高195公分,宽83公分,笏头方趺,额题“万世流芳”4字,均正书。作者孟呈锦,乾隆戊午(1738)科举人。《山西通志·贡举谱八》漏载。书丹人张觐光,增广生员。二人事迹俱不详。

据《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一》,文水原是春秋晋国平陵邑,战国属赵,汉置大陵县。隋开皇间取县西文谷水,而改今名。唐天授二年(691)更名武兴,以武后乡里,而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县。神龙元年(705)复之。宋元符中,徙治于县西40里章多里,即今城也。金隶太原府,元属冀宁路,明清仍隶太原府。现属吕梁地区。

南徐村旧名徐南都、徐南村,居县城北十里,即武氏故乡。村东南有小河名曰泌水,传说自武氏深井流出,而碑刻所记是在康熙时,当地人将这位大唐国母、皇帝,改称为“则天水母”,武则天由搞政治,一变而来兴水利了。

按《新唐书·地理志》载文水县:“西北二十里有栅城渠,贞观三年,民相率引文谷水,溉田数百顷。西十里有常渠。武德二年汾州刺史萧凯引文水,南流入汾州。东北五十里有甘泉渠,二十五里有荡沙渠,二十里有灵长渠,有千亩渠,俱引文谷水,传溉田数千顷。皆开元二年令戴谦所凿。”可见本县有水利灌溉的历史已相当悠久,其间开凿疏浚者不乏名人,却惟祭武氏,盖民众所怀,总会巧立名目也。

后世官方多排斥武氏,而本乡民众既不能对抗官府,又想永远祭祀这位伟人,因而找到一个聪明的办法,借“水母”的名义,使其香火再次鼎盛起来,寄希望于在天之灵的佑助。碑引《论语》孔子评论尧帝“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即已点名“则天”之名的出处;而“后人以水之泽物,与天同用,故亦有是名”三句,则是对此水母的肯定和径直推崇了。

武则天庙现存单进院,有大殿、二朵殿、东西配殿、东西碑亭(存碑十余通)、山门舞楼和钟鼓楼。钟鼓楼下是侧门。山门上面正中榜题“则天圣母庙”五字。院宽24.4公尺,进深25公尺,略呈方形。山门外是一大院,为近年新建的武则天纪念馆,有汉白玉则天塑像,高9.9公尺。基座正面有宋庆龄亲笔题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大殿单檐歇山顶三大间,据其木结构和总体形制判定,当是金代建筑。顶上灰脊筒瓦,檐柱砌于墙内,檐出深远,无行廊。斗拱偷心造,单杪单下昂五铺作,用材宏大。正心栱隐刻。耍头也作昂形。全用宋代流行的批竹昂,昂咀扁平,无补间铺作。撩檐桁上用替木,而不是明以后常用的通枋。殿开板门二扇,二直棂窗。殿内减柱造,只有后金柱二根,素平础,并藉以树立神橱。据纪念馆出售的小册子介绍,门扇上原有金皇统五年的题字。殿内正梁则有明正统十三年(1448)题记。门上原有一联:“回头一笑百媚生,万国衣冠拜冕旒。”概括了这位女皇帝的形象,饶有情致,可惜已于1911年遗失。

神橱亦檐歇山顶制,方形抹角木柱,全木结构。斗栱单杪双下昂,六铺作。补间铺作,明间三朵,次间各一朵。栱面抹斜。耍头均为蚂蚱头。衬方头伸出,断面垂直截去。阑额上塑一泥质金龙,系唐代造型。据说此大殿始建于唐,这条金龙和另外两根木柱,即是凭证。神橱似为金人杰作,而橱内的则天塑像,则是近年大修时的新作品了。

山门舞楼三间,即碑中提到的乐楼。乐楼硬山卷棚顶,前后六檩五椽,移柱造。六架梁直接伸出柱外,刻作三幅云头。朴素大方,不施斗拱。舞台基高2.31公尺公尺,台上柱高2.93公尺。台口通阔9.85公尺,其中明间占4.47公尺。通进深8.74公尺,前台占4.8公尺。台上现存神轿七乘,是过去迎神时用的。

舞台内壁题有戏班演出墨记71条,时间跨越清光绪到民国初,纪念馆已全部拍照。其中有戏班34个,如文水义厚堂、永梨园,祁县聚丽园、永盛园,介休县六梨园,清徐县荣梨园等,以汾阳戏班最多,达11个;其次是太谷县7个,平遥县6个。剧目达70余种,如《满床笏》、《金水桥》、《恶虎村》、《九龙杯》、《告御状》等。这些,为研究清中叶以后吕梁和晋中地区的戏班及晋剧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