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多高才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除了有和无之外,还需要根据高低进行分级,这与高血压的风险相关。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收缩压(俗称高压)和舒张压(俗称低压)会落在不同的诊断范围内,这时候要以诊断级别高的为准,也就是就高不就低。另外,在对高血压分级的同时,还需要根据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的风险进行分层,分别为低危(<15%)、中危(15%~20%)、高危(20%~30%)、极高危(>30%)四层。分层有助于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血压状态下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从危险性分层表上可以看到,即使没有任何其他的危险因素,一旦血压达到3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分层也就达到了高危层,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概率就会明显上升。另外,即使血压处在正常高值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心脑血管病发病概率。虽然说15%以下的比例不算太高,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一旦发生心脑血管病,影响还是很大的。控制血压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不是很大,在能控制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高血压分级表
高血压危险性分层表
注:① 危险因素
a.男性>55岁,女性>65岁
;b.吸烟;
c.糖耐量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7.8~11.0毫摩/升)和/或空腹血糖异常(血糖6.1~6.9毫摩/升);
d.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7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LDL)>3.3毫摩/升高密度脂蛋白(HDL)<1.0毫摩/升];
e.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f.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或肥胖[体重质量指数(BMI)≥28千克/平方米];
g.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毫摩/升)。
② 靶器官损害
a.心电图或心超提示左心室肥厚;
b.血管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髂动脉、股动脉、主动脉);
c.视网膜动脉狭窄。
③ 临床并发症
a.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
c.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超过177微摩/升;
d.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
e.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f.糖尿病:空腹血糖>7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