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很常见,但不是好事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质成分,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狭义上来讲,血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要合成细胞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目前,临床上最受关注的也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脂蛋白a[LP(a)]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血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当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可以经过损伤的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壁的内膜,并被氧化修饰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会进一步加重内皮细胞的受损;同时它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就形成了最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
这种巨噬细胞会进一步分泌很多的生长因子和炎症介质,促进斑块不断地发展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易破裂出血或形成溃疡,因此,斑块具有不稳定性。若斑块在局部形成血栓或者是破裂脱落进入血流成为栓子,导致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还有研究表明,脂蛋白a中的氧化磷脂(ox-PL)也通过类似的作用而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血脂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脂蛋白根据密度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的主要携带者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携带者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目前的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有保护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也是目前血脂控制的主要目标。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疾病,系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者中一种或多种水平升高,有时也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高脂血症除了少数继发于其他全身疾病以外,多数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的原发性病变。甘油三酯与饮食关系较大,而总胆固醇与代谢关系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