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吃药就行了吗

血压高,吃药就行了吗

首先,血压超过120/80毫米汞柱就要进行干预,而不是等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干预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少吃盐(小于5克每天)、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少喝酒、戒烟,多运动、维持理想体重,避免精神持续紧张,保证充足睡眠等。这些是干预血压的第一步,也是避免血压继续升高的有效措施。

其次,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根据原发病的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需要根据血压及合并症的情况决定是否服用降压药。

上个月,门诊来了一个患者,患高血压10多年了,最近一两个月血压特别高。她在外面看了好几次,药越吃越多,效果却不太好。正好我的朋友认识她,让她来找我。看了一下她做的血压记录,确实挺高,但只有3天,说是前面记的血压结果都丢掉了。

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记血压是为了了解血压变化的过程,记了又丢了和没有记的结果是一样的。上述这位患者也吃了好几种药,药量也不少,但是什么检查也没做过。给她抽了血,做了肾上腺CT,结果发现有一个肾上腺瘤。手术切除以后,患者的血压就好了很多。

当然,像这种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目前常用的经典降压药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1)利尿剂:属于最早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类药物,包括氢氯噻嗪、螺内酯、吲达帕胺、呋塞米等药。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对血糖、血脂、尿酸代谢有影响,也有可能引起血钾、血钠水平的变化。

(2)钙通道阻滞剂(CCB类):也叫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常用的主要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地平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心动过速、头痛、肢体水肿、牙龈增生等。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普利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干咳等。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主要是各种沙坦类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与ACEI类药物作用于同一条通路的不同节点,降压作用和心脑肾的保护作用与ACEI类药物相似,同时避免了ACEI类药物干咳的不良反应,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钾血症等。

(5)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这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能减慢心率,主要不良反应是心动过缓、哮喘、血脂代谢异常,大剂量使用时也可能加重闭塞性下肢动脉硬化的症状。

对于没有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这5类降压药物均可选择。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者首选地平类或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后患者首选普利类或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衰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普利类、沙坦类或利尿剂;合并慢性肾病者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选择地平类、利尿剂,或普利类和沙坦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有阵发性房颤者首选沙坦类;合并血脂异常者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血压控制不佳,可选择两种或三种联合用药,但是普利类和沙坦类不能联用,因为它们是作用在一条通路的上下游,不能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另外,也不建议联用同一类的药物。

其他少用的还有α受体阻滞剂、中枢类降压药。α受体阻滞剂包括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哌唑嗪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状,因为有扩张血管的效应,有时候也被用来作为辅助降压药物使用,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射性心率增快、体位性低血压。中枢类降压药包括甲基多巴、可乐定,不良反应有眩晕、体位性低血压、性功能减退等。

近年来,国家还审批了一种新型降压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商品名:诺欣妥),这是沙库巴曲与缬沙坦的共晶化合物,生物利用度更高。最初是作为心衰的治疗药物审批的,但是降压效果也很明显,因此又增加了高血压的适应证。它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管神经性水肿、高钾血症、低血压、胚胎毒性。该药尤其适合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但需避免与普利类及沙坦类合用。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有一个患者打电话过来。

“庄医生呀,我这个降压药一直在吃,怎么血压又不好了啦?是不是产生耐药性了呀?这样一直吃下去,我不是要上瘾了吗?万一上瘾了可怎么办?这个药是不是不能吃了?”

目前所有的降压药都没有依赖性,不会成瘾。不吃药,血压会控制不好,吃药控制好血压,才会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这是疾病治疗的需要,不是药物成瘾。

当然,降压药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有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在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后会消失。如果不良反应持续存在,可以调换其他种类的降压药。

至于耐药性,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出现过了一段时间,用药效果不好,血压又高了,不是因为耐药了,而是病情变化了。这个时候可以增加药物的剂量,或者调整药物的种类,血压也就被控制好了。

那么血压正常了是否应该减药呢?血压正常是药物起效的表现,如果不正常,说明药物效果不佳,需要调整剂量或者种类。如果停了药,让控制血压正常的因素消失了,血压会再次升高。如果调节了生活习惯,或者生病导致血压过低,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甚至停药,但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一旦血压升高,还是要及时用药。

因此,血压不好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药物耐药了,也不要害怕自己上瘾,而是要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