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冠状动脉造影

5.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通过在患者动脉插入造影导管,逆行送到冠状动脉开口,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随后在X线下拍摄动态视频,来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

由于拍摄的视频是二维图像,而冠状动脉在体内是三维结构,从三维到二维必然要损失部分信息,因此为了保证信息获取完整,需要在不同的投照体位下获取造影图像,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清楚冠脉病变的情况。

最早的时候,冠状动脉造影都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来完成的,患者需要在造影检查之后卧床24小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造影检查可以通过桡动脉来完成,这样患者在检查完就可以自由下床活动了。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可能无法通过桡动脉完成,还是要经过股动脉来完成。

A:左冠造影,右前斜30°+足位20°(肝位):观察前降支、回旋支起始部,回旋支体部,钝缘支开口、体部。

B:左冠造影,左前斜45°+足位20°(脾位、蜘蛛位):观察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开口病变,回旋支体部,钝缘支开口、体部。

C:左冠造影,左前斜45°+头位20°(左肩位):观察前降支中远段、对角支开口病变。

D:左冠造影,右前斜30°+头位20°(右肩位):观察前降支中远段。

E:左冠造影,后前位+足位20°(足位):观察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开口、近端,回旋支体部,钝缘支开口。

F:左冠造影,后前位+头位20°(头位):观察左前降支近中段,前降支与对角支分叉处。

G:右冠造影,左前斜45°。右冠呈“C”形,观察其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的主干。

冠脉造影各个常用体位图

H:右冠造影,左前斜45°+头位20°。展开后降支及左室后支。

通过上面几张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清楚冠状动脉的各处位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