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血脂要多管齐下

应对高血脂要多管齐下

既然说到高血脂的危害,那么必然要说到治疗。

跟高血压一样,高血脂患者首先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要适当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多吃蔬菜、牛奶、豆类以及谷类食物,也要适当进食鸡、鱼、肉、蛋以补充蛋白质,优先选择鱼、虾和禽类。虽然,国外有研究说食物的脂肪与体内的血脂关系不大,但我们还是建议限制脂肪摄入的。

除此之外,还要控制食盐(每天低于5克)、酒精的摄入,最好不饮酒。虽然说“头孢配小酒,唢呐吹一宿”,但是不服用头孢也不推荐饮酒。

其次是减少影响血脂的药物应用,比如说常用的利尿剂氢氯噻嗪、降压药倍他乐克等。如果病情需要的话,还是要用的。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药物治疗了。可能绝大部分高血脂患者都服用过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主要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这两种。还有配合使用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此外,PCSK9抑制剂也少不了,代表药物是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阿洛西尤单抗(alirocumab),这类药物大多数用于使用他汀类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

目前有报道使用脂质纳米颗粒在活体食蟹猴中传递的CRISPR碱基编辑器可以有效且精确地修改PCSK9基因,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正在准备进行临床试验,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又多了一个治疗高血脂的“工具”。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可能都比较关心的鱼油。鱼油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有帮助,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只有大剂量高纯度的(4克/天)的鱼油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日常在商店里购买的鱼油只是保健品,可以吃,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它们能够像药物一样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毕竟离开剂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90%以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都存在血脂代谢异常,而甲减患者大部分有肌无力、肌痉挛、肌痛等肌肉的不良反应。这类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容易加重肌肉不良反应,同时他汀类药物也会加速左甲状腺素的降解,影响甲减的治疗效果。对于合并患有甲减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先予左甲状腺素治疗甲减,改善代谢并降低血脂水平后,再根据血脂情况决定他汀药物的使用。

患者需要用药2个月之内进行复查评估,达不到治疗目标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达标的患者需要坚持用药半年到一年进行复查。

除了服药之外,患者还要定时监测血脂的变化情况。这样才知道是否需要吃药,或者药物是否需要调整。

ASCVD的患者以及存在多项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家族性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应该3~6个月检查一次血脂水平。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该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水平。20~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水平。皮肤或肌腱黄色素瘤及跟腱增厚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