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冠状动脉搭个“桥”

给冠状动脉搭个“桥”

曾经有一位患者问我:“医生,大家都说搭桥手术,这个‘桥’究竟是个什么‘桥’?我们冠心病患者是血管不通呀。这个‘桥’是怎么解决血管不通的呢?”

搭桥手术是一个形象的叫法,科学用语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的意思就是在原来狭窄的冠状动脉旁边再造一条通路,这条路本来是别的地方的血管,移植到心脏这里来的,所以叫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过来的血管就像桥一样跨在自身原来的血管上面,因此这手术又叫作冠状动脉搭桥术。

那么,这个“桥”的材料都有什么呢?

因为冠状动脉比较细,直径只有几个毫米,目前还没有办法让这么细的人工血管里面不长血栓,所以还没有人造的材料可以使用。所有的“桥”血管都是从患者自己身上取出来的。

效果最好的就是乳内动脉,也叫胸廓内动脉,有左右两支。乳内动脉十年通畅率在90%以上,手术中也主要搭在最重要的前降支上。除此之外,还有左侧桡动脉(左利手需要采取右侧桡动脉)、右胃网膜动脉,这些是全动脉化搭桥的常规材料。

事实上,最容易获得、量又充足的是大隐静脉,也是最常用的搭桥材料。大隐静脉位于大腿内侧,从脚踝起一直延续到大腿根部,近一米长,两条腿各有一根,没有特殊情况,搭桥是用不完的。但是有些营养不良的患者,静脉壁薄、容易破,也有血管细小不堪使用的。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也不是很好用。

如果研发出小口径的人工血管,那样静脉不好的患者可以将其用于搭桥,静脉好的患者也可以避免下肢还要做手术。而且,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也比动脉桥差。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怎么做的?常规的冠状动脉搭桥是在体外循环下做的手术。手术前需要劈开胸骨显露心脏,在右心房插一根管子把血引出来,经过体外循环机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后,再经过插在主动脉上的管子输回体内。这样在手术过程中,心脏就可以停下来,在心脏安静不动的情况下操作。桥搭好以后再让心脏跳起来,撤掉插的各种管道,结束手术。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就是在心脏一直跳动的情况下,通过器械固定心脏需要搭桥操作的位置,这样既能保证操作的方便,又能够保证心脏跳动,给全身供血。但是不停跳搭桥往往需要改变心脏的位置,有些病情偏重的患者不能耐受心脏位置的变动,可能还是需要体外循环下手术。

针对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的问题,现在小切口搭桥也在逐步开展。这样可以避免胸骨劈开,只是切开肋骨之间的缝隙进行手术,创伤小,但这对医生的操作和患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支架的远期通畅率也得到了提高,跟静脉桥类似,但还是比不上乳内动脉。有一种内外科杂交的方法可以用最小创伤取得最大的效果,那就是在小切口下将最通畅的乳内动脉搭到最重要的前降支上,其他血管可以放支架。如今各家医疗机构正在积极开展这样的杂交手术。

手术切口示意图

传统常规开胸需劈开胸骨,小切口在左侧第四、第五肋间切开肋间隙进行手术操作。

冠状动脉搭桥示意图

乳内动脉起始于锁骨下动脉的一头予以保留,另一头吻合在最重要的前降支上,这样血液由锁骨下动脉经乳内动脉流入冠状动脉,如果在乳内动脉起始前面的锁骨下动脉有狭窄的话,则可能影响乳内动脉的血流量,不能使用乳内动脉搭桥;静脉桥的一头吻合在冠状动脉上,另一头吻合在升主动脉上,这样血液就可以从主动脉经过静脉桥流入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