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 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估计和订立计划

9.2.4 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估计和订立计划

根据需要选择好课题以后,还要研究完成课题的可能性。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一般来说,在选择课题时已经估计过它的可能性,但那时是很粗略的。

1.估计研究条件时,首先要阅读有关材料,了解研究动态

了解别人对本问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重蹈前人覆辙,使自己的研究在别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目标的分析研究,国内外都有些基础,先要熟悉,在此基础上工作,可使自己研究的课题具体化和深入化。目前,平行研究很多,要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别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已经成熟,那么自己的研究可放在对别人的研究结论的应用方面,从应用中发现新的问题,把研究引向深入。在这个时候别人的材料以及研究方法都可能对自己有用,容易因受到启发而派生出自己本来缺乏注意的问题。站在别人肩上总可看得远些。

2.估计研究条件时,还要对课题作具体分析

课题的目的意义,课题的研究范围、对象和方法,以及成果表现形式等都要事前考虑。课题太大,不易着手进行,初搞研究的人很容易犯这种毛病。实际工作中,应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题目,将较容易进行。例如,某地区在研究女生学习计算机能力的问题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调查男、女生学习计算机的成绩在不同年级中呈现的趋势,证实了自己假设的女生比男生的学习在年级愈高时愈差的假说;第二步用因果关系比较研究,寻找的可能原因;第三步用实验研究,找到减缓女生学习计算机成绩下降的办法。

对课题投入的环境作考察,正确估价可行性问题。明确了课题的研究范围,使课题的脉络清楚,视野集中,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找到突破口。估计了课题投入环境就解决了可行性问题。

3.估计研究条件时,也必须考虑研究人员的具体条件

研究人员的时间是否有保证?精力是否够得上?本人是否具有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力?如果是研究小组的话,小组成员结构是否适应需要?有什么辅助力量能够借用?经费是否落实?所需设备是否具备?……

特别是选择的课题是否是研究人员所熟悉和了解的?是否是经常在思考,并有浓厚兴趣的?具有这些条件可以使研究人员不计时间、报酬,乐于从事该项工作。如果成立小组,组内人员是否志同道合?观点是否相似或接近?相互间是否可以取长补短?

总之,课题的选择可考虑:新颖、价值、兴趣、可能、有效。最后是订立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计划可制成表格,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题目、研究人员、合作人员、指导者、所属单位、合作单位、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资料来源、研究步骤和时间、完成成果形式、初稿完成日期、计划制订日期、课题论证形式、成果鉴定途径、指导者意见、领导意见、批准日期、审批人、经费来源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