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形成
彗星的形成
彗星是太阳系里最特殊的天体。关于彗星的起源,各种学说的看法很不一致,100多年来,一直在争论着。
关于彗星的起源,最早提出的是“星际说”,即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以外的星际空间里形成的,后来才进入太阳系,才成为绕太阳公转的一类天体。开普勒、拉普拉斯都主张星际说。1948年,有学者认为,太阳在银河系空间里运动时曾遇到一个星际云,它吸积云的一部分物质,于是,这些物质便形成彗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银河系空间里本来就有大量的彗星体,它们是主要由冰物质组成的小天体,这些小天体一旦进入太阳的引力范围(其半径约6万天文单位),就被太阳俘获,成为彗星。
另一种看法认为,彗星是由类木行星或它们的卫星爆发时所抛射出的物质形成的,因此,才有木星族彗星、土星族彗星等等。
也有人认为,当小行星区里那个行星爆炸时,不仅产生了许多小行星,也产生了许多彗星。因为邻近木星的摄动(即引力影响),大部分爆炸碎片远离太阳,其中有的离开了太阳系,有的就留下来成为轨道很大、很扁长的彗星。当彗星从远处回到木星附近时,它又可能由于木星的引力影响而变成轨道小得很多的短周期彗星。一个彗星以抛物线速度向太阳“走”过来,如果不受木星的影响,它的轨道将保持抛物线;但在受到木星的引力影响以后,它的轨道变成了小的椭圆,这个彗星就变成短周期彗星了。继续在很大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那些彗星,在离太阳1万光年以上的外围形成了一个彗星云,彗星云里包含着数以千亿计的彗星。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彗星都是由星云盘外部的物质(主要是冰物质)形成的。彗核是没有落到行星胎上的星子,其组成大部分是冰物质,小部分是土物质,它们直接绕太阳公转。今天观测到的彗星光谱表明,彗星含有大量的氧、碳、氮以及它们和氢的化合物,所以,彗星主要是由冰物质组成的。有些彗星由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摄动而改变了轨道,走到离太阳很远的地方,所以,在冥王星轨道以外,一直延伸到离太阳几千天文单位处,形成了一个彗星云。这种看法相较而言可能是正确的,但也不能排除一部分彗星是由太阳系以外的星际空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