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太阳活动
丰富的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的活动现象非常复杂,也相当丰富多彩。
太阳黑子
在各种日面活动现象中,太阳黑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明亮的太阳光球表面,经常出现一些小黑点,这就是太阳黑子。我国的古书中有很多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汉初《淮南子·精神训》中记有“日中有蹲乌”,意思是太阳上面有一只三只脚的乌,这三足乌指的就是黑子。《汉书·五行志》中对黑子的记载更明确了:“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这是得到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在西方,著名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1607年时看见了黑子,但他不敢相信太阳上还会有暗黑的斑点而误认为是水星凌日了。16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使用望远镜才确认了太阳黑子的存在。
太阳黑子
黑子的大小相差很悬殊,大的直径可达20万千米,比地球的直径还要大得多,小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较大的黑子经常是成对出现,并且周围还常常伴有一群小黑子。黑子的寿命也很不相同,最短的小黑子寿命只有两三个小时,最长的大黑子寿命大约有几十天。黑子的数目有时多,有时少。黑子大量出现的期间,叫太阳活动峰年;黑子很少的期间,为太阳活动谷年。两个峰年之间的周期平均为11年。
太阳黑子看上去是黑的,实际上并不真是黑的,它们也是炽热明亮的气体,温度大约4800℃,但比光球温度6000℃要低多了,所以显得暗黑了。
太阳黑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为什么比光球冷?11年的周期又是如何产生的?有关太阳黑子的奥秘还远未揭开。
日 珥
天文学家形容太阳色球层像是“燃烧着的草原”,或说它是“火的海洋”,那上面许许多多细小的火舌在不停地跳动着,不时还有一束束火柱窜起来很高,这些窜得很高的火柱就叫做“日珥”。日珥绰约多姿,变化万千,有的像浮云,有的像喷泉,有的像篱笆,还有的似圆环、彩虹、拱桥,等等,是一种十分美丽壮观的太阳活动现象。遗憾的是,日珥比光球暗得多,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使用色球望远镜才能看到。
日 珥
日珥的大小也不一样,一般高约几万千米,大大超过了色球层的厚度,因此,日珥主要存在于日冕层当中。通过对日珥光谱的分析和研究,已经知道它们的温度接近1万℃。日珥分为宁静的、活动的以及爆发的3大类。宁静日珥可以形状丝毫不变地在日冕中存在数月之久,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日冕的温度高达一二百万℃,是什么原因使得日珥能在如此高温状态下长期存在呢?爆发的日珥则以700多千米/秒的速度喷发到日冕中去,如此高速,动力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日珥这些令人惊异的性质,给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趣而又艰深的研究课题。
耀 斑
耀斑是太阳上最强烈,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活动现象。1859年9月1日,有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在观测太阳时,看到一大片新月形的明亮闪光以100多千米/秒的速度掠过黑子群,然后很快消失了。不久以后,电讯中断,地磁台记录到强烈的磁暴。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的太阳耀斑现象。
耀 斑
耀斑的最大特点是来势猛,能量大。在短短一二十分钟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十万至百万次强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和。耀斑产生在日冕的低层。耀斑和黑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的黑子群上面,很容易出现耀斑。
耀斑对地球有巨大影响,它对地球上的电讯有强烈的干扰,也对正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耀斑受到了天文学家特殊的重视,成为当代太阳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黑子、日珥和耀斑这几种太阳的主要活动现象,除此之外,太阳的光球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米粒组织和经常出现在日面边缘的光斑,色球上还有与光斑相对应的谱斑,日冕中还有暗黑的冕洞,等等。太阳表面的这些活动现象形式不同,特点各异,但是它们有一个重要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共同遵守一个11年一周期的涨落规律,在太阳活动峰年,各种活动现象十分激烈,到了谷年则它们都比较平静。
太阳活动11年的变化周期,是300多年以前由德国的药剂师施瓦布发现的。施瓦布是一位十分勤奋的天文爱好者,他通过对太阳黑子的长期观测发现了这一变化规律。然而这11年的周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目前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