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概貌

月球概貌

月球,我国古时候称太阴,民间叫月亮。它还有几个高雅的名字:素娥、婵娟、嫦娥、玉盘,冰镜……

img6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月球是地球独一无二的卫星,哥白尼称它为地球的卫士。自从它诞生以来,在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始终与地球形影不离。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像地球一样,它是一颗坚实的固体星球。它一面绕着地球转,一面和地球一道绕太阳运行。

月亮是一个不大的天体,平均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根据它的直径,就能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月亮的表面积是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积的1/14,比4个中国还要小。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只有地球体积的1/49。

月亮的质量是分析它对地球上物体所产生的吸引力得出来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亮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力,同月亮和被吸引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被吸引物体的质量是已知数,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也已经知道,只要测出被吸引物体受到月亮的吸引力是多少,立刻就能算出月亮的质量。

将月球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就得到它的密度。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3,是地球密度的3/5,比组成地壳岩石的平均密度稍大一点。

根据月球的质量和半径,很容易计算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就是说,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到了月球上,体重只有10千克。

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时,看到月面上亮的部分是山,可惜,他的望远镜放大倍率太低,看不清暗的部分是什么。他根据地球上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色,把这些暗黑的部分想象为海洋,并给予“云海”、“湿海”和“风暴洋”之类的名称。实际上,月海是低凹的广阔平原。

现在知道,月面的“海”约占可见月面的2/5。著名的月海共有22个,其中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有半个中国大。其次是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千米。此外,月面上较大的海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等。

月面上不仅有“海”,还有“湾”和“湖”。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小的月海称为湖。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环形山”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碗。通常把碗状凹坑结构称为环形山。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其次是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千米。再次是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千米。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比比皆是,总数超过3.3万多个。小的环形山只是些凹坑。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名字命名。

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有2种理论:①流星、彗星和小行星撞击月面的结果;②月面上火山喷发而成的。现在看来。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形成环形山。小环形山可能是撞击而成的,大环形山则可能是火山爆发的结果。

img62

贝利环形山

除“海”和环形山外,还有险峻的山脉和孤立的山。月面上的山有的高达8千米。它们大多数是以地球上山脉的名字命名的,例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千米,高出月海3~4千米。最高的山峰在南极附近,高度达9000米,比地球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还高。

月面上常以大环形山为中心,向四周作辐射状发散出去,成为白色发亮的条纹,宽约10~20千米。在向四周伸展出去的路上,即使经过山、谷和环形山,宽度和方向也不改变。典型的辐射纹是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辐射纹有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千米,满月时可以看得很清楚。

月面上比月海高的地区叫月陆,其高度一般在2~3千米,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在月亮的正面,月陆和月海的面积大致相等。在月亮背面,月陆的面积大于月海。经同位素测定,月陆形成的年代和地球差不多,比月海要早。

在月球表面上,除了山脉和“海洋”以外,还有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其中最长的峭壁叫阿尔泰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