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于1682年观测到的一颗彗星。他的功劳在于,在他研究了1337~1698年的24颗彗星以后,确认曾于1531年和1607年出现过的以及他自己在1682年所看到的这3颗彗星是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每75~76年回归一次。他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1758年底,这颗彗星果然如期出现了。天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研究彗星方面的贡献,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img92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在20世纪有过2次回归,即1910年和1986年。1910年那次回归十分壮观,亮度达到1等星的亮度,彗尾视角达140°,横跨大半个天空,和银河争相辉映,令人惊叹。1986年的回归,情况远不如1910年那次壮观。这次回归,哈雷彗星并不十分接近地球,彗尾不能扫过地球,而且在它最亮的时候,却处在太阳的背面,被淹没在太阳的光辉之中,观测条件不好。但是,76年一遇的机会天文学家是不会放过的,何况1986年时地面和空间天文的观测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各国天文学家组成哈雷彗星联合观测网,地面上的大型望远镜威力巨大,拍到了很好的照片。6艘宇宙飞船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靠近哈雷彗星,用不同的观测仪器,对哈雷彗星进行细致的观测。这6艘飞船中以欧洲空间局的“乔托号”与哈雷彗星核最接近,所获得的资料最丰富。从考察中发现,哈雷彗星核的外形像花生,长约16千米,宽8千米,厚7.5千米。质量约为500~1300吨。估计它的原始质量为10万亿吨,而每次回归损失质量20亿吨左右,所以估计它的寿命不过几十万年时间。彗核由大小不同的冰块堆积而成,还含有一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由此可见,有些天文学家把彗核形容成“脏雪球”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