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降级的“行星”——冥王星
被降级的“行星”——冥王星
冥王星的发现颇经磨难。人们在发现海王星以后,效仿这一发现的思路,设想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行星存在,它会影响海王星的运动。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于1905年完成了计算,预测了这颗新行星的轨道、质量和亮度。他本人和其他天文学家多年搜寻,但没有结果。他逝世后,他创建的天文台继续努力。1930年,终于由汤博(1906~?)从几十万个星象户找到了这颗行星。天文学家不承认这是计算预测的那颗行星。因为计算得到的轨道、质量和亮度值和后来发现的冥王星的实际值相差太远。但是,洛韦尔的长期不懈的努力也是不应该忘记的。这颗行星也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地狱之王普路托的名字来命名,中文就称之为冥王星。天文学中冥王星的符号是“”。
冥王星
冥王星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中最边缘的一颗星,是太阳系边疆的一名“哨兵”。它以4.74千米/秒的速度,缓慢但仔细地巡查着太阳系的边疆。它巡查一遍,需要247.69年。冥王星的自转轴和公转轴的交角为60°,有点像半躺在躺椅上绕太阳运行。冥王星直径大约是2900千米,公转周期为248.5年,自转周期约为6日4小时。冥王星离太阳最远,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当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了。它的引力最小,大气层很稀薄。其大气的化学成分和天王星、海王星相似。只是由于温度更低,除了氢、氦可以是气态外,其余都变成了液态和固态。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会投案,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之所以将冥王星从太阳系行星队伍中踢出去,是因为冥王星不够“行星”的入选资格。“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为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90年以前被发现的。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星,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就是一颗这样的“矮行星”。
冥王星及其卫星
目前,人类对冥王星的了解不多,至今也还没有宇宙飞船飞到冥王星附近去做实地考察,“旅行者2号”告别海王星以后,早已朝着太阳系以外的方向飞去了。什么时候能对冥王星进行近距离的空间探测,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相信这一天终究是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