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质量

太阳的质量

说起太阳的质量,还得从伦敦的瘟疫谈起。

1665年,在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一场瘟疫,被传染的人不死也被折磨得半死。人们害怕瘟疫,纷纷从首都逃离。一时,繁华热闹的伦敦街头变得冷冷清清。

为了躲避瘟疫,剑桥大学不得不放假,学生们因此纷纷回家乡去了。牛顿当时也在剑桥大学,他也因此回到了家乡林肯郡。

一天夜晚,在深沉的夜色中,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显得无比幽静而神奇。

这时。年轻的牛顿独自坐在自己家的果园里沉思。

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在牛顿脚边。这个不为人注意的自然现象,却触动了牛顿的“灵感”,从此他就经常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探索物体下落的原因。他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切物体向地面降落是因为地球在吸引它们。他又问自己:月亮为什么不落到地面上来呢?经过研究,他把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问题进一步推广到月亮、行星和一切天体。这就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牛顿以前,曾经有人猜想,引力是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牛顿想证明这个猜想。可是当时没有精确的地球半径数值,牛顿无法完成自己的证明。没办法,他只好等待。

1671年,法国天文学家皮卡尔测得了比较精确的地球半径数值。这一消息传到牛顿耳朵里,他立即采用这个数值进行计算。越计算,他预期的结果越明显,以致使他激动得无法继续计算下去,不得不由他的朋友代他继续计算。

经过牛顿的精心研究,万有引力定律问世了。这个定律指出,万物彼此吸引,吸引的力量大小与参加吸引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为天文学家“称”天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秤,从此“称”太阳质量就有了可能。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作“秤”,用地球作“秤砣”,天文学家测量出太阳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这就是说,如果把太阳放在天平上,用地球作砝码,需要加33万个地球在天平的另一端,天平才能平衡。地球的质量是60万亿亿吨,因此,太阳的质量是2000亿亿亿吨。

太阳质量在太阳系各成员中是最大的。据计算,太阳系的质量99%以上集中在太阳上。

由于太阳具有巨大的质量,所以它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太阳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家长,能够紧紧地把太阳系的成员拉在自己周围,给它们“规定”运行的路线、行动的速度和各自的地位,都是靠它的强大的吸引力。太阳对它表面物质的吸引力是地球的27.5倍。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如果到了太阳上,他的体重将变成1650千克。不要说烈火熊熊的太阳表面人们无法上去,就是将来防温隔热的问题解决了,人类也休想登上太阳,因为到了那里,强大的太阳吸引力会把人压垮的。

太阳质量虽大,但它的密度只有地球的1/4,即1.41克/厘米3,不到水密度的1.5倍。太阳的密度是很不平均的,太阳中心集中了很多物质,密度为160克/厘米3,是黄金密度的8倍;而在太阳外面大气层里,物质则稀薄得像轻纱,比鸿毛还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