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一步术

抢先一步术

【心理战术】

抓住人们“先入为主”的本能心理,抢先一步占领市场,抢先在人们心理植入品牌影响。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种经济活动日新月异,经营领导者必须适应时代的高速度、高节奏,才不致从竞争的飞车上跌落下来。不论你有多么宏伟的规划,也不论你有多么雄厚的资本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你不知道珍惜时间,不去抢先,就会失去机会,失去优势。时间对于军队来说就是胜利,就是生命;对于商人和企业家来说,就是金钱,就是股份。快速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快速更新产品,快速周转资金,快速投放市场,成为企业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经典案例】

▲承揽急需

我国东北某厂搞产品革新,急需一种塑料盖子,在沈阳跑了很长时间,没有一家工厂愿意接受加工。采购员又跑到数千里以外的浙江,找到一家乡办小厂,对方当即承揽下来,而且主动提出不收设计费,模具费等。采购员刚离开浙江8天时间,样品已经寄到了东北,征求用户意见。接着很快如数按要求完成了加工。就这样,数万元资金由工业发达的东北转到了普通的浙江农民手中。

▲快速配镜

配眼镜过去是很费时间的业务,这星期验光,下星期试戴,一拖就是10多天。1987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与济宁光学仪器厂合作,开设了快速配镜店,经营“20分钟配1副眼镜”的服务项目。他们采用电脑验光,顾客经过试戴后,再等十几分钟,便可以取镜,这项业务大大方便了顾客。

▲领先一步,占尽风光

1992年3月,珠海市重奖科技人员,其中“丽珠得乐”冲剂的开发者获奖金110多万元。

“丽珠得乐”本应武汉人“乐”之。作为科技成果,它诞生在武汉,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1983年定题立项,1987年完成制剂工艺研究,经专家鉴定具有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卫生部批准的新药证书第一号,取名“迪乐”,在本所投入小批量生产。

“迪乐”问世后,引起了国内医药界的关注。武汉市先后有几家工厂愿意购买此项技术,其中武汉市第四制药厂与医工所的谈判耐人寻味。该厂1989年提出购买“迪乐”的生产技术。当时医工所急需一台制剂干燥设备,又苦于无资金渠道,决定谁提供这台设备,即可作为成果的合作研制者,获得生产权。围绕这台时价3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双方讨价还价,厂方决策人因内部意见不能统一,最后拂袖而去。

1990年初,珠海市丽珠制药厂获得信息,厂领导追到武汉,当即与湖北医工所拍板成交,以40万元转让费和投产后优价购买医工所原料为条件,获得该药品的生产技术和新药证书,改名“丽珠得乐”,于当年底正式投产。1991年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

1990年6月,面临困境的武汉第四制药厂怀着复杂的心情与医工所重开谈判,最后以8万元转让费成交,在“丽珠”占领市场9个月之后,产出了它的孪生兄弟“胃康得乐”。到1991年底,产品严重积压,虽经主管部门采取强硬措施,也未能保住本市市场。

同一种药品,相同的疗效,“丽珠”眼光敏锐,决策果断,领先一步,占尽风光;内地企业落后一拍。个中原因,引人深思。

▲路透社以快取胜

160年前,当路透社创办时,它只是一个“新闻夫妻店”,和当前的兴旺景况不可同日而语。路透社的创始者虽不是英国人,但其发迹却是从英国开始的。

1850年,路透夫妇来到伦敦,并于10月14日在两间租来的房间里宣布正式创办路透社。工作人员除了他们夫妇2人外,只有1名12岁的办事员。可见其规模小得可怜,其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如何打开局面,扩大影响,并最终获得公众对自己这家新闻社的承认呢?

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活动、商业经营金融事业正日益活跃并复杂化,各种各样的商业和金融信息日趋重要。路透夫妇看准了这一行情,利用英法海底电缆正式启用的有利时机,广泛收集和汇编各种商业、金融消息,以《路透社快讯》的形式发售给交易所、银行、股票商、投资公司、贸易公司等金融机构,由于它提供的消息及时、准确,因此颇受欢迎。

到1852年,它的《快讯》已在欧洲声名远扬。在此过程中,路透社逐渐形成了自己传播新闻的特征:快、新、准。1853年俄土战争爆发,第二年扩大为克里米亚战争,路透社把它作为最重大的新闻加以发布并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报道,使英国社会及时地了解到战争的情况。这既给人们加深了路透社“快、新、准”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它的地位。

1865年4月,美国总统林肯被刺,路透社抢先报道了这一重大消息。经过这一系列不懈的努力,路透社终于奠定了它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从此,它的影响不断扩大,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上几家最主要的新闻通讯社之一。

▲抢占市场高点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一开始就立志于“率领时代新潮流”。一次偶然的机会,井深大的日本广播公司看见一台美国造的录音机,他便抢先买下了专利权,很快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录音机。1952年,美国研制成功“晶体管”,井深大立即飞往美国进一步考察,果断地买下这项专利,回国数周后便生产出公司第一支晶体管,销路大畅。井深大并未满足,当其他厂家也转向生产晶体管时,他又成功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袖珍晶体管收音机”,使得索尼的新产品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独占市场制高点。

▲昂贵的纽扣

巴黎一家时装公司设计了一套最新潮的女装,但当地找不到色调合适的纽扣。为了样装上的一两粒纽扣,时装公司不惜破费比纽扣本身价格高几千倍的运费,要求驻科隆机场某纽扣公司将指定规格的纽扣快送到巴黎。公司负责人是这样考虑的,时装式样变化极快,式样是决定售价的关键,生产成本只占货价极小部分。如果新式样服装一出台便走红,就会吸引千千万万男女争相抢购,那缝在样品上的纽扣的昂贵快递运费和公司所得的高额利润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适应快速需求

为应付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形势,欧洲许多大公司都在特定的空运基地建立了产品仓库,每个空运基地都设有效率很高的航运快递公司。例如,在德国的科隆航空港,有一家澳大利亚人经营的快递公司。每天午夜以后,科隆机场正是灯火通明工作忙碌的时候,数百吨货物都被分门别类装入集装箱,准备凌晨由第一班飞机运往各地,大到一辆汽车,小至几个机器零部件都可如此办理。其优点是制造厂家不必在生产地点储存备用材料,从而可以节省仓库费用。如某汽车工厂急需某种型号的汽缸,一封电报,招之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