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问术
明知故问术
【心理战术】
以问为藉口,表达自己难以说出的话。
装着自己不懂的样子,以问为藉口,表达自己难以说出的话,达到自己预期的说服目的。
【典型案例】
▲苏世长劝谏
军事上的示形用拙,实质上是一种伪装术,能而示之不能,攻而示之不攻,声东实为击西,这些示形用拙,借以造成敌方的判断失误,从而为自己取胜打下基础。为了迷惑敌人,必须掩盖自己的企图,一些智力超群的人,却大智若愚,假痴不癫。《兵经·拙》说:“历观古事,竟有以一拙败名将而成全功者。故日为将当有怯时。”意思是说:历史上常有假装愚笨战败敌将而功成名就的,可以说,做将领的人,必要时可以装做怯弱愚笨。
进攻的合法策略:
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十分尖锐的问题,虽然进攻性大,但不知者不为罪,十分难说的问题,却变得易如反掌。
唐高祖武德四年,窦建德、王世充等一些人还各据一方,不肯降服大唐,李世民带领将士正在前方浴血奋战,而唐高祖李渊却盖起了极为豪华的披香殿。苏世长以不知为借口,十分尖锐和直率地批评了唐高祖李渊。
唐谏议大夫苏世长在庆善宫披香殿陪唐高祖进餐,酒喝得正酣畅,苏世长突然对唐高祖说:“这座披香殿是隋炀帝修建的吗?”
唐高祖说:“你的劝谏好像很直率,但实际上很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殿是我修的,却故意说是隋炀帝修的?”
苏回答说:“我实在是不知道是陛下修的,我只看见披香殿奢侈得像殷纣王的寝宫和鹿台一样,就断定不可能是兴天下的君王所修的,所以误认为是隋炀帝干的。假若真是陛下修的,那实在是不妥了。我以前在武功旧宅侍奉陛下的那会儿,看见的住宅仅能遮风挡雨,那时陛下已很满足了。如今续用隋宫留下的宫室,已经够奢侈了,可又建新的,陛下怎能避免重犯隋炀帝的过失呢?”唐高祖再三肯定了苏世长的话。
唐高祖修披香殿,苏世长岂能不知,他明知故问,只是打着此事作幌子,作为劝谏的合法借口。
▲试探策略
明知故问,也可作为一种试探,它以请教为名,表达一种信息,但又十分灵活,可进可退。这种作用是直言所不能达到的。
宋朝的刘太后辅佐幼帝处理军国大事,这在宋朝开国以来还是头一次。刘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有的大臣想讨好太后,就同她说起唐朝女皇武则天,暗中鼓动太后步武则天的后尘。刘太后精明敏捷,政治上很有一套,不免动心。一天她问鲁宗道:“唐朝的武后是怎样的君主啊?”
刘太后明知故问,意思朗明白白。想不到鲁宗道是个耿直忠心的大臣,他知道刘太后在试探自己,于是说:“她是唐朝的大罪人,几乎把唐朝葬送了。”看到鲁宗道态度这么鲜明,太后懵了好一会儿,没再说什么。
刘太后想学武则天,借着辅佐幼帝的机会,步起武则天的后尘来,但又不知道臣下对此态度如何,于是她明知故问,踅在试探。她手法十分巧妙,打着请教的幌子,但意图却表达得明明白白。当然她碰了钉子,鲁宗道忠心耿直,反对刘太后称帝的态度十分鲜明。
▲含蓄的提示
在社交场合,有时不能直说但又不得不说的场合,妙用明知故问的策略,可以达到含蓄提醒的目的。这样的策略既能表达意思,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王佳荣是北京公交公司的优秀售票员,她的文明礼貌用语,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好评。有一次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提着大包上了公共汽车,有个青年主动让位,青年妇女边喘气边坐下,竟没有道谢,让座的青年有点不高兴。这时王桂荣摸着孩子的头说:“多可爱的孩子,你知道这是谁让的座吗?”妇女猛然醒悟,连忙向让座的青年道谢,青年满意地笑了。
王桂荣明知故问,达到了提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