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迂回术
巧于迂回术
【心理战术】
不直接针对目标,而是采取迂回绕弯的心理战术,最终又绕回到目标上来,以达成目的。
说辩者的目的是要从道理上征服对方,在一般情况下常常是直插主题。可是如果直线运动受到阻遏,得采取迂回包抄的对策,避开对方的词锋,以适应错综复杂的情况。这种看来漫长迂回的道路,实际上是取胜的捷径。
运用这一谋略,要巧于迂回,避实就虚,闪开对方所期待的进攻路线或目标,从看来似乎无关的话题入手,打消对方的戒备心理,再引入我方的正题。
【经典案例】
▲淳于髡救薛
楚国人攻打齐国孟尝君所在的封地——薛,齐王没发救兵,正好大夫淳于髡出使楚国后,经过薛地。孟尝君以礼相待,并亲自到郊外送他,对他说:“楚国人攻打薛地,我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再侍奉您了。”淳于髡点点头,表示要请齐王发兵救薛。
淳于髡回到了齐国,禀报完毕。齐王说:“您到楚国见到了什么?”淳于髡回答说:“楚国很贪婪,薛也不自量力。”齐王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淳于髡回答说:“薛不自量力,在那里建了给先王的宗庙。楚国攻打薛,薛的宗庙必定不保。所以说薛不自量力,楚国也太贪婪了。”
齐王一听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啊!”于是赶快发兵救薛,薛地得以保全,孟尝君得救。
▲孟子讽齐宣王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您的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去楚国游历,等到他回来,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那该怎么办呢?”
宣王说:“这样的朋友要他干什么,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如司法官不能正确处理经手的案件,该怎么办呢?”
宣王说:“这样的法官要他干什么,撤他的职!”
孟子说:“那么,一个国家治理不好,又该怎么办呢?”
宣王尴尬地左顾右盼,说起了别的话题。
▲虞卿说赵王合从
魏国派人通过平原君的关系向赵国请求合纵,谈了好几次,赵王不答应。平原君从宫里出来遇见虞卿,说:“如果进宫会见大王,请您一定要谈谈合纵。”虞卿入宫,赵王说:“平原君为魏国请求合纵,寡人没答应,你对这件事怎么看?”虞卿说:“魏王错了。”赵王说:“对,所以寡人不答应。”虞卿接着说:“大王也错了。”赵王说:“为什么?”虞卿说:“大凡强国和弱国结盟,共同行事,总是强国得其利,弱国受其害。如今魏求合纵,而大王不答应,岂不是魏国请求受害,而大王却拒绝受利。所以我说,魏王错了,大王也错了。”赵王听了,当即决定与魏合纵。
▲触龙说太后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太子丹立,即为孝成王。时孝成王年少,母亲赵太后掌管朝政。次年,秦国攻打赵国,一连攻占赵国三座城池,情势十分危急。赵国无奈,只好向齐国求救。齐人说:“一定要用长安君(赵太后少子,长安君是他的封号)做人质,方可出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不耐烦了,对身边的臣下说:“有人再提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老妇一定啐他一脸唾沫!”
左师触龙说他愿见赵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来见。触龙先说自己有腿脚毛病不能快步行走,请太后见谅,接着问候太后的饮食起居,太后的气消了不少。然后对太后说:“臣有一个儿子名叫舒祺,他年龄最小而又偏偏不成器。臣老而无用了,内心非常怜爱他,希望能安排他当一个宫中的卫士,为保卫王宫出把力。臣想趁自己还没进棺材之前把他托付给您,亲见此事办成,就幸运得很了。”太后笑道:“男子汉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人还要厉害。”
太后不示弱,说:“不,妇人更厉害。”触龙说:“我认为您爱女儿燕后超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如爱长安君爱得深。”触龙说:“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应该替他们作长远打算。太后送女儿出嫁时,哭哭啼啼,这是因为想到她要离家远嫁,不觉哀怜她了。嫁过去以后,不是不想念,但是在祭祀时却祷告说:‘即使想家,也一定不要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从长远打算,希望燕后的子孙后代世世为王吗?”太后说:“是的。”
触龙接着又问;“从现在往前推算,赵孝成王、惠文王、武灵王以前赵国国君的子孙现在有封侯的吗?”太后肯定地说:“没有。”触龙说:“这些事实说明,他们当中遭祸早的,祸患及于自身;遭祸晚的,祸患及于子孙。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得到封侯的都不好吗?不,这是因他们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却执掌着国家的大权。今天,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封给他肥沃的土地,多给他贵重的器物,不趁此时让他为赵国立功,一旦太后您不在,他就无法保持自己在赵国的地位了。”
太后恍然大悟,说:“好!这事交给您办了,任凭您派遣他到哪儿去都行。”于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要求满足了,出兵救赵,秦军不战而退。
▲赵绰谏文帝
隋文帝时的大理少卿赵绰,被他的下属来旷诬陷。文帝下令调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于是文帝下令将来旷斩首。
来旷吓得魂不附体,赵绰却出来替他求情。文帝很不高兴,说:“他诬陷了你,你反而救他,倒显得你宽宏大量,我不能容人。”赵绰赶忙叩头说:“陛下不以臣为愚忠,命臣执掌国家大法,臣只知按法从事,而不知其他。按法,来旷不当判处死刑,这也可体现了陛下的爱人之心。”
文帝气仍不消,拂衣入后阁,传下话来,不要再提此事,若有其他事方可入内面奏。赵绰立即说:“臣不再提来旷的事了,还有几句其他的话要面奏。”经文帝准奏后,赵绰入阁下拜道:“臣有三大死罪。”文帝倒奇怪了。赵绰说:“臣为大理少卿,不能教育自己部下来旷,使他触犯了陛下大法,此其一。他不当死,而臣不能以死力争,此其二。第三,臣本无其他话要说,却假说有别的事请求接见。有此三条,还不应死吗?”文帝听了,脸色温和下来,说:“难为你如此忠贞。”终于下令免了来旷死罪。
▲以曲劝夫
元朝初期,有一位著名的女书画家管道升,与她的丈夫赵孟頫几乎齐名。
赵孟頫官运亨通,官至翰林学院士承旨。他一朝得志,便想纳妾,但又担心管道升不满,便写了一曲来试探管道升。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看到后,也写了一曲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依我依,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俩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此曲温柔委婉,极为形象地表达了管道升对感情的忠贞不渝,曲中既没有表现出愤懑怨恨,也没有乞求怜悯,而是用她的一片深情来打动丈夫的心。看了这首曲,赵孟頫深为感动,便不再提纳妾的事。
▲夏完淳骂洪承畴
降清的明朝叛臣洪承畴,在南京总督军务时,曾审问抗击清军的神童夏完淳,企图诱使夏完淳归降:“你小小年纪误受叛乱之徒蒙骗,只要归顺大清,我保你前程无量!”
夏完淳装作不认识洪承畴,故意高声回答:“你才是个叛乱之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说我反叛?我常听人说起我大明朝忠臣,洪承畴先生在关外和清军血战而亡,名传天下。我虽年幼,说到杀身报国,还不甘心落在他的后面呢!”洪承畴瞠目结舌,手足无措,督府幕僚以为他真不认识洪承畴,赶忙悄声告诉夏完淳:“上座正是洪大人。”夏完淳假作不信地说:“胡说,洪大人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当时天子亲自哭祭他,满朝群臣无不痛哭流涕。上座这个无耻叛徒是什么东西,竟敢冒大名来玷污洪大人的‘忠魂’!”
夏完淳指着背叛民族的贼子逆臣骂了个痛快,使得高高在上的“总督大人”啼笑皆非,无地自容。
▲蓬皮杜迂回制胜
法国已故总统乔治·蓬皮杜在诗歌方面造诣颇深,还喜欢把诗当作一种武器运用于政治斗争中。他与对手论战或会谈,不时引述一些绝妙的诗句,或让对方上套,或自我解围。他任总理期间,在一次议会会议上,当一些人气势汹汹地指责他受戴高乐总统摆布,嘲笑他不过是戴高乐的一名走卒时,他不慌不忙地用法国诗人斯卡隆的3句诗作答:
“我看见一个马车夫的影子,
手中拿着一把刷子的影子,
在拂拭一辆马车的影子。”
然后莞尔一笑,说道:“我也不过是一个幽灵。”
听到这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了。
“但未来从来不属于幽灵!”蓬皮杜不失时机地把话锋一转,“如果有一天我们主张把全部权力都交给对议会负责的总理。那么我们立即就会回到第四共和国,回到共和国险遭灭顶的多党制上去……独裁政权吗?绝不是。总统权力是受限制的,他必须与政府意见一致。同样,总理关于总的政治路线方面也必须与国家元首一致。因为如果在基本问题上观点不同,政府机器就不能平稳顺利地运转。”蓬皮杜从容不迫地结束了自己的雄辩,人群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