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着想术
为你着想术
【心理战术】
一切以维护对方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说服的心理战术。
说辩者不但要以道理去说服对方,而且要从感情上去打动对方。用什么去打动对方呢?当然是自己的诚意,而体现这种诚意的便是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的利害、得失、毁誉、穷达等着想。
【经典案例】
▲陈馀说章邯
秦朝的大将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南,两军相持,尚未交战。秦军几次后撤,秦二世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请示朝廷。司马欣到了咸阳,逗留了3天,赵高都不接见。司马欣恐惧,逃奔回军,而且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杀他,没有追到。
司马欣回到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中当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作为。如果作战胜利,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战而不胜,我们难免一死。请将军仔细考虑。”
陈馀也写信给章邯说:“白起为秦将,往南征服楚都鄢郢,往北坑杀赵国马服君的大军,攻城略地,不可胜数,竟然被朝廷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拓榆中土地几千里,竟被朝廷斩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大,秦朝无法完全封赏,只好找借口诛灭他们。
“如今将军做秦将3年了,损失兵员以10万计,而诸侯军纷纷起事,越来越多;赵高素来谄媚奉承,时日已久,现在形势危急,害怕二世杀他,因此想找借口杀掉将军来搪塞责任,然后派人接替将军来解脱他的祸殃。将军在外时间久,朝廷内嫌隙自然很多,有功是死,无功也是死。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无论智者愚者都是知道的。
“现在将军对内不能直谏,对外成了亡国之将,自身十分孤立,却想长久保全自己,岂不可悲!将军何不倒戈,与诸侯联合,相约共同攻秦,瓜分秦地为王,南面称孤道寡。这跟身伏斧砧,妻儿被杀相比,又怎么样呢?”
章邯听了,果然心下犹豫,暗派军侯始成出使项羽军求和。和约尚未订成,项羽先派蒲将军不分昼夜领兵渡过三户津,屯驻漳南,与秦军接战,再次打垮了他们。然后,项羽统率全军在汗水边进攻秦军主力,大败章邯。
▲司马相如谏猎
司马相如口吃,不善言谈,但善于著书作文。他曾经跟随天子到长杨宫打猎,见天子喜好亲自去射猎和追逐野兽,于是上书劝谏道:
“臣下曾听说,事物虽属同类而能力却大不同,以人类为例,说到勇力,就数秦武王时的勇士乌获;说到快速射箭,就数吴王僚之子庆忌;说到勇猛,就数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人类中既然有这种情况,兽类也理应如此。如今陛下喜欢登临险阻之地,去射猎猛兽,如果猝然间遇到凶猛超群的野兽,为了活命,向您扑去,您的车驾来不及回避,您的随从来不及应付,即使有乌获、逢蒙那样的绝技也不能发挥,这岂不等于胡人、越人出现于您车毂之下,羌人、夷人逼近了您的车舆,岂不是太危险了!即使您严加防范,这种危险仍然不是天子所应该冒的。
“再说即便是先清道然后前行,车马在行驶的途中,还时时可能发生事故。何况要经过水草之地,跨过高丘,车上的人一心想着前去猎取野兽之乐,内心没有应变的准备,那可能出现的危险不是更可怕吗?轻视天子之重,喜欢做可能有危险的事以求娱乐,臣下以为这不是陛下应该做的。
“明达的人能够预见尚未发生的事件,聪慧的人能够躲避看不见的危险,灾祸本来大多隐藏在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生在人们不防备的时候。因此民间的谚语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不坐在堂屋的边沿之外,以免发生坠落的危险)”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小可以喻大,臣下希望陛下多多考虑。”
▲丰臣秀吉体贴下属
丰臣秀吉领导日本完成了从割据到统一的霸业。他的权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有一年,松蘑获得了空前的丰收。丰臣秀吉偶然听到了这一消息。提出要亲自去采集松蘑。他的家臣们听后,甚是为难,因为时令已过,松蘑早被采光了。
家臣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头一天晚上,他们便在一片地里插满了松蘑。第二天,秀吉来到这里,面对满地的松蘑赞叹不已。此时,有个善于趋奉的家臣走过来,悄悄对秀吉说:“殿下,这松蘑是昨天晚上才插上的……”周围的家臣见到这种状况,顿时吓得面色苍白,因为他们知道,秀吉对弄虚作假的人一向严惩不贷,有时竟会动用残酷的刑罚。此刻,倘若秀吉勃然大怒,便不堪设想。
然而秀吉听了这位善于趋奉的家臣的话后,脸上一点儿惊奇的表情也没有,接着面对大家微笑着说:“我是农民出身,松蘑长得什么样当然比你们更清楚。我来到这里一看,就觉得这片松蘑长得奇怪。可这毕竟是出自大家的一片苦心。对大家为满足我突然提出的愿望而表示的心意,我怎能加以责怪呢。相反,倒应该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看到好久没有见到的松蘑,勾起了我对往昔农村生活的怀念,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啊!你们的心意没有白费,为了表示我的谢意,这些松蘑就分给大家去品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