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规劝术
反语规劝术
【心理战术】
反语规劝是在正面劝说不一定有效的情况下,采用正话反说的心理手法来说服对方的战术。
反语不在于多,在于精,只要能让对方听懂你的意思就可以了。反语规劝还有一个要求,即反语必须幽默风趣,气氛必须轻松,使别人生不起气来,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规劝。如果态度生硬粗暴,只能引起对方的愤怒,其效果正好相反。
【经典案例】
▲叔向反语谏平公
晋平公射鹅雀,没有射死,让竖襄去抓,又没有抓到。平公生气了,把竖襄拘押起来,要杀死他。叔向听说平公要杀小臣竖襄,就在晚上去朝见平公。平公向叔向说了要杀竖襄的缘故。
叔向说:“这还了得!你一定要杀了他!从前咱们先君唐叔在丛林射犀牛,只一箭就把一头大犀牛射死了,后来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铠甲。正因为唐叔有这样的本事,所以才能受封于晋做了国君。如今您继承先君之位,射一只小鸟都没射死,让人去抓,居然又没抓到,这简直是向世人宣告您的射术不精嘛!您一定要赶快把他杀掉,不要使远方的诸侯都知道了这件事!”平公听了,很不好意思,赶紧下令放了小臣竖襄。
▲东方朔谏留乳母
汉武帝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想依法处置她。乳母就向东方朔求助,东方朔说:“你如想获得解救,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不断回头注视武帝,千万不可说什么。这样也许有一线希望。”
这天,乳母来叩别武帝,下殿时向武帝频频回头。侍坐的东方朔乘机对乳母说:“你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哪里还要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了,面露凄然之色,当即赦免了乳母的罪过。
▲唐太宗认错
文德皇后安葬于昭陵。唐太宗在禁苑中修筑了一个高台,好登高远望昭陵。一天,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高台。魏征看了很久,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太宗用手指给他看。魏征说:“这是昭陵吧?”太宗说:“是的。”魏征说:“臣以为陛下是观望献陵(唐高祖陵)呢,如果是看昭陵,那么早就看见了它啊!”魏征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只想自己的妻子,而不想唐朝的祖宗,真是个不孝之子啊!太宗一听,深感有愧,立即下令拆掉了那座高台。
▲片语惊心
辛京皋英勇善战,唐代宗时升为左金吾大将军,曾经因为私忿用木杖打死了部曲。有关部门将此事上报朝廷,认为应将京皋处死,皇上即将批准执行。
李忠臣对皇上说:“辛京皋早就该死了。”皇上问为什么,李忠臣说道:“辛京皋的父亲和众兄弟都战死了,唯独辛京皋一人活到今天,所以臣以为他早该死了。”皇上一听,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对辛京皋只作降职处理。
▲郑涉善讽
唐德宗建中年间,汴州节度使刘玄佐因听信谗言,要把军中将领翟行恭杀掉,没有人敢上前为翟仁恭辩冤。
处士郑涉诙谐善讽,他求见刘玄佐,对他说:“听说翟行恭将要被处以极刑,希望能让我看一看他的尸体。”刘玄佐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想看死人。郑涉回答说:“我曾听说被冤枉处死的人面部都会有奇异之象,可我一辈子没有见过,所以想借此机会看一看。”刘玄佐听后大悟,翟行恭得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