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寓言术

巧用寓言术

【心理战术】

借助于寓言故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哲理性来打动对方的心理战术。

在充满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中寄寓着自己要讲的道理,讲完故事后只需轻轻一点,道理便脱颖而出,既可避免长篇论证的繁琐,又可取得令人警醒的心理效果。因此,巧用寓言是智者在说辩中常用的谋略之一。

【经典案例】

▲晏子论治国之患

齐景公问晏子说:“治理国家最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最怕的是社鼠和猛狗。”齐景公说:“什么意思?”

晏子说:“祭社神的地方,要在那里立一根木头,然后涂上泥土。于是老鼠就跑到那里去藏身。因为你用火熏它,怕烧了那木头;用水灌它,又怕把泥土冲掉。这种老鼠之所以除不掉,完全是由于社神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种东西,君主身边的亲信就是,他们对内蒙蔽君主,对外则向百姓卖弄权势,不杀他们,他们就要祸国殃民;想杀他们,他们又有君主作保护伞,这些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有一个卖酒的,器具整治得很清洁,幌子也挂得很高,可是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他向同乡打听其中的缘故,同乡说:‘您的狗太凶猛了。人们提着酒壶来了,要买您的酒,那狗迎上来就咬。这就是酒酸了都卖不出去的原因。’一个国家也有猛狗,主持国事的大臣就是。有才干的人想见一见国君,那主持国事的大臣迎上去就咬,他们就是国家的猛狗。如果国君的亲信是社鼠,主持国事的臣子是猛狗,国君怎能不受蒙蔽,国家怎么能没有忧患呢?”

▲庄子论养生之道

《庄子·养生主》谈的是养神之道——顺应自然。强调养生的根本(或关键)是养神。为此,庄子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手所接触的,肩所倚靠的,脚所踩着的,膝所顶着的,无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进刀时哗啦哗啦的声音,无不符合音乐的韵律,既合乎《桑林》的舞步,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妙极了!解牛的技术怎么会到了这般境界呢?”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向往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技术了。我开始解牛的时候,见到的都是囫囵一体的牛。3年之后,就没有见过整体的牛,而是构成牛的许许多多‘部件’了。而如今我只需用神思去感应而不必用眼睛去打量牛了。感官的作用已经停止,而只依靠精神活动来运刀。顺着牛的自然结构,把刀子插入它骨肉的缝隙,导入骨节的空当,完全按照牛体本身的结构来解牛,连牛身上经络筋肉盘结的地方我的刀都不曾碰过,更何况去砍那大块的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是在硬割。普通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那是在硬砍。

“如今我的刀用了19年了,所解的牛有几千头了,而刀刃却好像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之间总归是有空隙的,而我的刀刃又薄得似乎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的刀刃楔入那到处有空当的牛体,那宽宽绰绰的空当对于我活动着的刀刃是大有余地的。所以我这把刀用了19年了,刀刃却好像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尽管如此,每当碰到牛体骨肉筋脉纠结的地方,我见到它难于处理,就小心谨慎,眼神因之而专注,动作因之而放慢。然后刀子轻轻一动,那牛就哗啦啦完全被解体,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这时我提刀站立,因之而左顾右盼,因之而心满意足,然后擦擦刀子,把它收起来。”

文惠君说:“说得真精彩啊!我听了庖丁的高论,从中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庄子论“拙于用大”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它,结出了能容五石的果实。用它来盛水浆,软得没法使它挺起来;把它切开做成瓢,大得没处摆放。这个葫芦大倒是大啊,由于派不上用场,我把它砸了。”

庄子说:“您真是不善于用大呀!宋国有个会做不皲手的药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绵为业。有位过客听到这回事,要求用百金买下他的药方。宋人召集全族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绵,所得很少;如今卖出这个药方,可以获得百两黄金,就给了他吧。’过客得了这个药方,推荐给吴王。越国进攻吴国时,吴王就让他带兵御敌。冬天,与越人水战,由于吴军有了这种不皲手的药,因而把越军打得大败。为此吴王割了一块地封赏他。同是这种能够使人不皲手的药,有人借此得到封地,有人却一辈子漂洗丝绵,这是因为他们使用药方的思路不同。如今您有能容五石的葫芦,何不系在身上当作腰舟,浮游于大江大湖?为什么担心它没处摆放呢?这么看来,您的心窍还是不通啊!”

▲坎井之蛙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学习前代圣王的大道,长大了懂得什么是仁义的行为。我能把事物的同与异混合为一;人们认为不对的,我能论证为对的;人们认为不可的,我能论证为可以的。我使得许多学派的理论陷入困境,使得许多能言之士理屈词穷。我自以为是最通达万物之理了。如今我听到庄子的言论,既茫然不解,又感到惊异。不知道是我的论辩赶不上他呢,还是学问不如他呢?如今我无法开口说话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

魏牟听了,靠着桌子长叹一声,仰面朝天而笑,说:“您就没有听说过坎井之蛙的故事之吗?它对东海的大鳖说:‘我快乐极了!出来,就在井栏上蹦一蹦;进去,就在破砖上歇一歇。游水,水能浸到我的两腋,浮起我的腮;踩泥,泥能没过我的脚背。回头看看井里的赤虫、螃蟹和蝌蚪,没有谁能比我更快乐。况且,我独占一坑水,盘踞着一口井,这乐趣可说是到了头了。您何不随时进来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伸进井口,右脚已经绊住了。于是从容退后,把大海是怎么回事告诉给坎井之蛙。它说:‘用千里之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广大;用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它的深度。

“大禹时代,10年间发了9次洪水,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多;成汤时代,8年间闹了7次大旱,海岸并不因此而浅露。它不会由于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也不会由于水量的多少而增减,这才算是东海的大乐呀!’坎井之蛙听了这番话,惊讶不已,茫茫然感到自己的渺小。公孙先生,您的智慧不足以了解一般是非的界限,却还想深究庄子的言论,这就好比让蚊子去背山,让马炫去渡河,必然不能胜任。您的知识不足以了解最微妙的理论,自己却满足于一时口舌的胜利,这不正像那坎井之蛙吗?”

▲勿以文害用

楚王问墨家学者田鸠说:“墨子这个人,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学派的领袖,他在身体力行方面还可以,他的言辞却是多而不够雄辩华丽,这是为什么?”

田鸠说:“从前秦穆公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让晋国为女儿办嫁妆,穿着锦绣衣服陪嫁的媵妾有70人,到了晋国,晋国公子喜欢媵妾却看不上秦穆公的女儿,这可说是善于嫁妾而不善于嫁女的了。有一个到郑国卖珍珠的楚国人,用木兰木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和花椒熏它,上面还缀满了珠玉,镶嵌上玫瑰和翡翠。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回了珍珠。如今有些人一说话就爱用华丽的言辞谈雄辩的道理。君主欣赏他们的文章却忘了文章的功用。墨子的学说传播的是先王的道理,阐述的是圣人的观点,如果言辞过于雄辩华丽,就怕人们只记得文章的词采而忘记了它讲的道理,由于文字华美而损害了文章的效用。这与楚国人卖珍珠,秦穆公嫁女儿同属一类。所以墨子的言辞不追求雄辩华丽。”

▲淳于髡谏齐王伐魏

齐王打算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海内跑得最快的兔。韩子卢追东郭逡,围着山跑了3圈,越过的岭有5座。兔子竭力地跑,狗在后面使劲地追,最后狗和兔子全都精疲力尽,双双死在那里。农夫看见了,毫不费力地捡了个便宜。如果齐、魏长期相持不下,两国的士卒和百姓精疲力竭,困苦不堪,到那时我担心的是强大的秦、楚紧随其后,获取那农夫之利。”

齐王害怕了,于是辞退了将领,休息士卒。

▲苏秦止孟尝君入秦

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国联军大败楚军于垂沙。秦慑于三国之威,先派洛阳君入齐为质,次年又邀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应允了。虽然劝阻孟尝君的人数以千计,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去劝阻,孟尝君说:“人情世故我已经全知道了;我所不知道的,只有关于鬼的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正好是为了关于鬼的事拜见您。”

孟尝君于是接见了苏秦。苏秦对孟尝君说:“今天我来这里的时候,路过淄水,岸边有一个土偶人和一个木偶人在谈话。木偶人对土偶人说:‘您是西岸的泥土,人家把您捏成了人形,到了8月,一下大雨,淄水流来,您可就毁了。’土偶人说:‘不要紧,我本来就是西岸的泥土,我被水冲散了还会回到西岸。可是您,本来是东方的桃木,经过刻削具备了人形,一下大雨,淄水流来,把您冲走,您将漂来漂去,何处才是您的归宿呢?’秦国是个四面都有险塞的国家,简直像个虎口,您要是进入秦国,我真不知道您怎样才能逃出来。”

孟尝君听了,这才没有到秦国去。

▲苏代借重淳于髡

苏代为燕说齐王,怕得不到齐王的信任,所以在未见到齐王时,先对齐相淳于髡说:“有一位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个早晨去集市上卖马,可是没有谁了解他卖的是骏马。于是他就去找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没有人过问,希望您明天能围着我的马看一看,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请让我奉送您这一天的花费。’于是伯乐在次日早晨来到集市上,围着他的马转了转,离开时还不断回顾,果然那个早晨那骏马的价钱就涨了10倍。现在我也想牵匹骏马,去见大王,可是没有替我引荐的人,足下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奉送白璧一双,黄金十镒,聊作举荐的酬金吧。”

淳于髡说:“我愿听从您的吩咐。”于是进宫去见齐王,劝齐王接见苏代,果然齐威王很敬重苏代。

▲苏厉献说词

白起是秦国的名将,正在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形势对西周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势下,苏厉(苏秦的弟弟)对周君说:“秦军打败韩、魏,杀死犀武,攻打赵国,夺取蔺、离石、祁等地,率军的都是白起。他实在是善于用兵,又能得天助。现在他攻打大梁,大梁必定被攻破,大梁一破,西周就危险了,您不如设法阻止他,派人对他说,楚国的神射手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柳叶,百发百中,观看的人都赞不绝口,唯独有个过路人对养由基说‘既然你善于射箭,可以教教你射法了’养由基说:‘别人都说我射得好,您竟说可以教我射法,您何不代我射一射呢?’这人说:‘我不能教你左臂支撑,右臂弯曲这样的射法,而是教你射道。你射柳叶,做到了百发百中,如果不在这时适可而止,不一会儿气衰力倦,再碰上弓不正箭又弯曲,一次射不中,就前功尽弃了。’

“以前,攻破韩、魏,杀了犀武,攻打赵国取得蔺、离石、祁的,都是您白起的功劳,您的功劳够大的了。现在您又率兵出关,越过东西二周,踏过韩国,去攻大梁,假如您攻而不下,岂不也会前功尽弃吗,您不如称病不出兵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