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解读:领袖需要的智慧》简介
《管子解读:领袖需要的智慧》这本书是由魏承思创作的,《管子解读:领袖需要的智慧》共有164章节
1
缘 起
十多年前,南怀瑾在香港,现代管理学大师、《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第一次去见南老师,他问:“我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读些什么书?”南老师推荐了三本书:《论语...
2
第一讲 王霸奇书《管子》
管仲曾助齐桓公成就尊王攘夷的霸业。《管子》产生于诸子之学前,而成熟于诸子百家逐渐成军之际,在先秦诸子书中居于首位。《管子》在汉代以前盛极一时,可谓是当时社会上流...
3
1.《管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管子》的作者,题名为春秋齐国的名相管仲。《管子》在汉朝以前一直流传,是社会上的流行读物,“畅销书”。到了西汉后期,有个贵族叫刘向(约前77年—前6年),重新整...
4
2.《管子》的作者究竟是谁?
关于《管子》这部书,争论最大的是它的作者。《管子》到底只是借用管仲的名,还是管仲本人的著作?管仲死后,从战国到两汉,《管子》一直很流行。那时候,没有人怀疑《管子...
5
3. 为什么后人怀疑管仲作《管子》?
那么为什么越到后代越有人怀疑《管子》是依托管仲所作呢?清末民初有个叫余嘉锡的学者就很有见地。我们知道近代对学术界影响大的,是留洋回国的那批人。他们跑到西方去讲国...
6
4.《管子》的成书年代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跟作者是谁的问题是相联系的。如前所述,《管子》非作于一人,也非作于一时。说《管子》“非作于一时”是对的,它是管仲和门生传人经历了很长一个时期才完...
7
5. 管子到底算哪个学 派?
《管子》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有道家之言,有儒家之言,有法家之言,有墨家之言,有名家之言,有兵家之言,有阴阳家之言,有农家之言。管子究竟归属哪个学派呢?《汉书·艺...
8
6. 为什么读《管子》 ?
那么《管子》的价值在哪里呢?《管子》的思想学说和儒、墨、法、道等百家交汇,又不囿于一说、自成体系。近人罗根泽在《管子探源》中指 出: 《管子》八十六篇,今亡者才...
9
7.《管子》之学体用兼备
古往今来的学问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另一部分是用。体是指形而上的,用是指形而下的。有关体的学问,要解决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讲的哲学。清...
10
8. 为什么说《管子》难读?
《管子》一向以古奥难懂而出名。当今学界能融会贯通《管子》者更是少见。为什么呢?首先因为《管子》内容庞杂,博大精深。而在近一百多年的教育制度下,学者受的学术训练都...
11
9. 如何挑选《管子》版本?
从东汉到唐代的漫长岁月里,目前还没有人发现有《管子》的注释本。直到唐代才有房玄龄注释的版本,有人说是尹知章注的,因为房玄龄是宰相,所以才署上他的名字。现在也有这...
12
10. 怎样读《管子》?
如何去读《管子》 ?这个问题我讲的是方法论。很多同学跟我读历史。我先要求他们“破”字当头,用佛家的语言叫“放空”。用时髦一点的西方学术语言叫“解构”。先把你脑子...
13
11. 管仲称得上“三不朽”
管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前所说,尽管《管子》里的内容并不全是管仲写的,但不可否认这部书和他密切相关。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约前723—前645年)...
14
12. 交友、识人和用人
讲“交友,识人和用人”前,先插入《史记·管晏列传》里的一段记 载: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做生意),分财利多自予(每次分利时,我都给自己多分一点),鲍...
15
13. 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从管仲来说,“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达于天下也”,识人难,认识自己也不容易,要给自己恰如其分地定位,这也是做人很重要的一方面。你只有半瓶水偏要淌得很,能力和期望不...
16
14. 人本主义的先行者
《小匡》第二段讲什么呢?齐桓公的哥哥襄公荒淫无耻,花天酒地,国家起了内乱,桓公被迫流亡国外。齐襄公被杀后,他回国继位,但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如何才能拨乱反正,使...
17
15. 齐桓公尊王攘夷的霸业
【小匡第二十】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对曰:“以燕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有陼,纲山于有牢。”四邻大亲。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
18
16. 孔子论管仲
孔夫子在《论语》里有好几次提到管仲。有一次,学生子路问他:“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是不是称不上“仁”啊?孔子回答:“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19
17. 领袖需要的素质
【小匡第二十】公曰:“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对曰:“臣未得闻。”公曰:“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田莫不见禽而后反。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
20
18. 齐桓公之死
《小匡》到此就讲完了,齐桓公和管仲君臣的结局在另外一篇文章《小称》里。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讳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
21
第二讲 《管子》体用兼备的政治哲学
《管子》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有一个总的思想体系,既讲形而上,也讲形而下。它将“天道”和“人道”联接,提出“圣王之道”;又将哲学思想上的道论用在治国平天...
22
19. 管子之道
《管子》是一部王霸之书,是要教齐桓公如何成就霸业,如何实行王道。管子既讲形而上,也讲形而下。他并不是随意地对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发表看法,而是有一个总的思想体...
23
20. 无为而制窍
“心处其道”的道是什么呢?管子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无代鸟飞,使弊其羽翼”。这是个比喻,后人解释说,“此言不夺能,不与...
24
21. 如何得到智慧
【经二:第759页】道不远而难极(至,达到)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从)...
25
22. 虚心才能有大智慧
【解二:第767页】人皆欲知(智)而莫索之(指所以能智)。其所以(衍文)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如)虚矣。虚者,无藏也。故曰...
26
23. 道、德和理
【经三:第759页】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体现)谓之礼。简(拣,选择)物,小未(大)一道,杀戮禁...
27
24. 义、礼和法
管子讲完“道、德和理”之后,接着又提到了三个概念:义、礼和法。“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义”的意思就是适宜,合宜。“各处其宜”,理则要合宜,合于道。道起用的...
28
25. 说出来的不是道
【经四:第759页】大道可安(守)而不可说。直(真)人之言,不义(宜)不顾(取),不出于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 则? 【解四:第770页】道也者,动不...
29
26. 管子的圣王之道
前面我以《心术上》的部分段落为文本,讲了《管子》对“道”的论述。实际上并不完整,因为管子对“道”的看法散落在很多篇文章里。《心术》只是相对比较集中的一篇。若想对...
30
27. 势是个什么东 西?
圣王推行王道,就要讲究“道术”,也就是《心术》里所说的“无为而制窍。”在君主的位置上,怎样才能既“无为”,又做到“制窍”,统帅百官、治理天下呢?其核心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