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字当头,让利于民
【国准·第二章】桓公曰:“今当时之王者立何而可?”管子对曰:“请兼用五家而勿尽。”桓公曰:“何谓?”管子对曰:“立祈祥以固山泽,立械器以使万物,天下皆利而谨操重。童山竭泽,益利搏流。出金山立币,成菹(水芹菜)丘,立骈(成排)牢,以为民饶。彼菹菜之壤,非五谷之所生也,麋鹿牛马之地,春秋赋生杀老,立施以守五谷,此以无用之壤臧(藏)民之赢,五家之数皆用而勿尽。”
桓公说:“我们当今统治天下的人要怎么做呢?”管子回答:“这上古五代的办法都可以采用,但每种办法都不要全盘采用。”桓公听不明白说:“此话怎么讲?”管子说:“要禁锢山泽,但不必用烧山竭泽的办法,可以用‘立祈祥’的办法。”什么叫“立祈祥”?在讲《牧民》的时候就讲过,就是祭祀、搞迷信。山有山神,上山砍伐就惊动山神;河有河神,下河打鱼割草就会惊动河神。在政府规定的时间之外不能去做,否则会带来灾害。读《管子》就知道迷信是一种统治手段。这种方法要比上古五代的高明,他们只讲“破”,管子主张用“立”的方法,立字当头。“立械器以使万物”,发展手工业,制造器械,让矿产、森林、水产等自然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这跟上古“逃械器”的做法是相反的。前面两条政策的目的,是“天下皆利而谨操重”。管子认为,不应该仿效古代君王采取的“不益民利”的消极政策,而应该让天下老百姓都得利,但前提是政府实行严格的物价政策。“重
”,古人训诂为“重流”,意思是重视市场物价的波动。不让老百姓赚钱不对,放任自流、给奸商有操纵市场的空间也不对。这样才能做到“利出一孔”。这就是管子高明的地方。“文革”时期,不许有自留地,不许有小摊小贩,什么都要国营,都要管起来,结果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穷。到了现在,“天下皆利”,大家都可以赚钱。但忘了管子说的要以“谨操重荚”为前提,政府不能不对市场进行调控。“童山竭泽,益利摶流。”这句话好像前后意思连不起来,其实不然。不是政府“童山竭泽”,而是允许老百姓“童山竭泽”,让利于民,鼓励民众开发自然资源,但政府要“摶流”,要守住流通领域。“摶”是“守”、“持”的意思;“流”是流通。这和“天下皆利而谨操重荚”是同样的意思。“出金山立币,成菹丘,立骈牢,以为民饶。”在山里开采铜铸造货币,保护好水草地,修建牛马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彼菹菜之壤,非五谷之所生也,麋鹿牛马之地,春秋赋生杀老。”生长水芹菜的水草地不能生产粮食,只能用来放牧麋鹿牛马。春秋季节,政府借贷给老百姓购买幼畜,把老的牲畜杀了吃,畜牧业可以正常发展。“立施以守五谷。”政府铸造货币来调控粮食。“此以无用之壤臧民之赢。”这叫做让无用之地,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农民耕地是有限的,那些“菹菜之壤”本来是没有用的,允许本来缺少耕地的百姓养牛羊马,他们就有钱去购买粮食,但前提是政府用货币控制了粮价,投机商无法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最后作小结说:“五家之数皆用而勿尽。”每家的方法都可以采纳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照 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