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扰民、不折腾

29. 不扰民、不折腾

【经二:第25页】上无事则民自试(用),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循)。鸿鹄(类似天鹅的水鸟)锵锵(形容美貌),唯民歌之。济济(形容威仪)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摇摆)蓬(野草)之间(问),不在所宾(听);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牺牲圭璧不足以享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喻心行)者独有也。

统治者、管理者不扰民、不折腾,老百姓就能做自己的事业。“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这句争议就很多了。照《形势解》的解说:“人主立其度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则民循正。所谓抱蜀者,祠器也。”“蜀”是祭祀用的器皿,类似于蜡烛台。君主抱住象征权力的“蜀”,建立法度、明确职守,去统治臣民,不需要多说话,臣民就会按正道行事了。“鸿鹄锵锵,唯民歌之。”这样做,老百姓就会称赞君王的美行。古人用天鹅的美貌来比喻君王的美行。《诗经》里有:“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这里引用典故,文王手下的大臣都很有威严,所以感化了殷朝的人民,他们愿意成为周朝的子民。那实在是纣王的过 失。

“飞蓬之间,不在所宾。”像野草一样摇摆而没有定见的询问,不必去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必去听那些杂音。“燕雀之集,道行不顾。”小鸟聚集在一起,路人可以不去理会。如果是“凤凰来集”则可以去一探究竟。这里讲的还是“势”,君主不必理会无足轻重的民众。执政者不要在意众人叽叽喳喳的议 论。

“牺牲圭璧不足以享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用牛羊宝玉之类的供物去祭祀,不足以得到鬼神的帮助。明主建功立业在于素心素行,以财宝去讨好鬼神有什么用呢?素心是虚心的意思,开放的心胸。素行就是无为而治。“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后羿的箭道不是靠箭射得多,而是靠精准地确定靶心;车神造父的本事不在于驭马的技术,而是因为他识马;神匠奚仲的灵巧,不在于他琢削的技术,而是在中规中矩。这三个比喻说明任何事要能够达到极致,不在于“术”,而在于“道”。因此,君主要把握的是道,不是 术。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要使远方的人来归顺,只有靠“无为”,不折腾他们。要使身边的人亲附自己,要少说话,没有虚言。当然,这只有心行者做得到。《形势解》说:“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心行”就是内心行德。做善事不应该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而是贵在不知不觉中低调地行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