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长心和长 德
《管子》认为人的身体、智慧和品性这三者要放在一起修养,这才叫做“养生”。一个人如果功夫光花在身体上,吃补药、炼气功,但心不修、德不长,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管子·立政九败解》曾 说:
人君唯无好全生,则群臣皆全其生。而生又养生。养何也?曰:滋味也,声色也,然后为养生。然则从欲妄行,男女无别,反于禽兽。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君无以自守也。故曰: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
这段话意思很难懂,主要难在第一句话,要经过考据才能讲得通。“人君唯无好全生,则群臣皆全其生。”君主不好全生,下面的群臣怎么会都全其生呢?这是解释不通的,问题出在这个“无”字上。《立政九败解》前两段的开头都是“人君唯毋……”。“无”与“毋”是相通的,有时会把“毋”写成“无”。其实错在这个“毋”字上。这里的“毋”应该是“毌”(gu伽n),“毌”字是语气词,一个没有意义的发声助词。这样就解释通了:“人君唯好全生,则群臣皆全其生。”君主喜欢全生,所以群臣都跟着全其生。全生即长寿。君臣都想长寿,所以要养生。怎么养生呢?“滋味也,声色也”,以为多吃补品就是养生,采阴补阳就是养生,造成的后果是“从欲妄行,男女无别,反于禽兽。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君无以自守也。”纵欲胡搞,男女乱交,返回到禽兽状态,没有了人性,没有了道德。如此一来,身为君主没有了做人的底线。所以说:“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那套所谓的养生术盛行的话,社会的道德观念就崩溃 了。
管子讲的则是养生之道,也就是养生哲学。管子的养生之道是以他的道论为基础的。我们在讲管子道论的时候,主要讲《心术上》。其实,《心术下》也值得看。《心术下》和《白心》这两篇文章内容大致重复,连文字都有很多重复的。相传可能是同一篇文章由于不同的途径流传而造成的。《心术上》说:“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内业》也说:“道满天下,普在民所”。管子认为:道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他又说:“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