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帝王之术
君主要如何防止朝廷内部发生祸乱呢?《君臣下》有两段内容,在“术”的层面讲君主怎么驾驭大臣。一段 是:
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沈疑得民之道也。微谋之泄也,狡妇袭主之请而资游慝也。沈疑者得民者也,前贵而后贱者为之驱也。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刑罚亟近也。大臣不能侵其势,比党者诛,明也。为人君者,能远谗谄,废比党淫悖行食之徒,无爵列于朝者。此止诈拘奸,厚国存身之道 也。
古时候,有两句话:一是“隔墙有耳”,二是“伏寇在侧”,强盗就潜伏在你的身边。“隔墙有耳”说的是非常机密的、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的谋略,被泄露出去了。“伏寇在侧”说的是那些善于欺诈的人往往狐假虎威,借君主的名义欺压老百姓,或者煽动民众对上不满而收买人心。“微谋之泄也,狡妇袭主之请而资游慝也。”为什么会隔墙有耳呢?是因为皇帝身边的这些狡猾女人,偷听了君主的机密,通过泄密去帮助外面的奸细。也就是说,内外勾结,才会隔墙有耳。“沈疑者得民者也,前贵而后贱者为之驱也。”为什么那些奸臣能“得民”,让下面人听话呢?因为有那些破落户,那些从高位上跌落下来的失势之人,容易被他们驱 使。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刑罚亟近也。大臣不能侵其势,比党者诛,明也。”如果是明君的话,身边的这些太监、侍卫们就没法把他当傀儡,任意篡改圣旨。为什么?因为他对这些人绝不客气,如果身边的人这样做的话,照样重罚。大臣不敢侵夺君主的威势,因为只要拉帮结派,必死无疑。这些都是非常明确地有言在先。“为人君者,能远谗谄,废比党,淫悖行食之徒,无爵列于朝者。”“谗”是指小报告,说别人坏话,有些当官的和做老板的特别喜欢手下的人打小报告,认为这是对自己忠心。“谄”,指拍马屁。俗话说“千错万错,马屁不错”,谁都愿意听奉承话。几千年了,人性不变。君主能警惕那些打小报告和拍马屁的人,取缔朋党,那么腐败、奸诈或懒惰的人在朝廷就不可能有职位了。“此止诈拘奸、厚国存身之道也。”这是防止奸臣、稳定国家和保护自身的策略。
还有一 段:
为人上者,制群臣,百姓通,中央之人和,是以中央之人,臣主之参。制令之布于民也,必由中央之人。中央之人,以缓为急,急可以取威;以急为缓,缓可以惠民。威惠迁于下,则为人上者危矣。贤不肖之知于上,必由中央之人。财力之贡于上,必由中央之人。能易贤不肖而可威党于下,有能以民之财力上陷其主,而可以为劳于下。兼上下以环其私,爵制而不可加,则为人上者危矣。先其君以善者,侵其赏而夺之实者也。先其君以恶者,侵其刑而夺之威者也。讹言于外者,胁其君者也。郁令而不出者,幽其君者也。四者一作而上下不知也,则国之危可坐而待 也。
“中央之人”,就是指皇帝身边的太监,对应现在,指办公室主任、秘书等。君主要制服群臣百姓,首先要使身边的人老老实实。因为这些人都是君主的参谋,相互关系最密切,君主听他们的建议最多。君主要发布命令通到最基层的老百姓,必定要通过这些“中央之人”,不可能亲自去说。因此,“以缓为急,急可以取威;以急为缓,缓可以惠民”。明明一件事情可以三天做完的,逼迫下面一天内完成,这样他们就树立了威势。明明很紧急的事情,他们可以叫执行者慢慢来,用这种办法去讨好人。当威势和恩惠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的时候,君主或老板就危险了。“贤不肖之知于上,必由中央之人。”手下那些分公司经理,哪个有本事,哪个没本事,总经理怎么知道?都是他们的身边人告诉总经理的。“财力之贡于上,必由中央之人。”利润交上来,也要通过这些人。因此,他们可以颠倒黑白,把能干的说成笨蛋,把笨蛋说成人才。这些人虽然官不大,但可以借此在地位比他高的那些人中间树立威势,结成死党。他们也可以用老百姓的钱财来诱惑君主,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或者假传圣旨,假借君主的需要向下索要钱财,中饱私囊。“兼上下以环其私,爵制而不可加,则为人上者危矣。”这些人上下都能搞定,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私利,官位、头衔和法制对他们都没有用,这样下去,君主或老板就危险 了。
“先其君以善者,侵其赏而夺之实者也。先其君以恶者,侵其刑而夺之威者也。”皇帝要想给下面人好处,还没等说出口,他先知道了,提前告诉那些人,暗示他们谎称是他在帮着说好话。皇帝有意图处罚某人,还没来得及去做,身边人已经去处罚了。之后皇帝还很高兴,因为他们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几次下来,人家怕的是那些皇帝的身边人,而不再是皇上了。这就是侵夺了君主的赏罚大权,让他变得有名无实。所以管子强调“六秉”——生死富贵贫贱——的权力不能旁落他人,否则自己威势就没有了。但周围这些中央之人,会用各种办法来把君主架空。“讹言于外者,胁其君者也”,在外面假传圣旨的,是威胁到君主了。“郁令而不出者,幽其君者也”。扣发皇帝的命令,不传达下去的,等于是封锁了君主。“四者一作而上下不知也,则国之危,可坐而待也。”这四种情况已出现,而朝廷上下还不知不觉,那么国家就真的危险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