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以道控势
【经六:第43—44页】生栋覆(塌)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围(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致)其凶,不可复振(救)也。
这一段开始讲人性人情:盖房子用刚砍伐下来的木材,房子倒塌了。因为这个决定是自己做的,就不会埋怨自己。反过来,小孩顽皮爬到屋顶上把瓦片扔下来,慈母看到后也会拿起棒子教训他。意思是自己做的错事,再大也不以为然。别人做的错事,再小也会震怒,哪怕是亲生儿子做的。天道则不一样,没有亲疏之别,对每个人都公平。“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哪怕是非常亲近的兄弟姐妹、父母夫妻都有可能反目。“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自然界对于人来说,就没有亲疏差别了。这是解释为什么天道公平。因为天道出于自然,而自然本来就没有亲疏之别。既然天道万物是无私的,那么“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有智慧的人用道觉得还有余力,愚蠢的人用道总感到不足。所以做事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还是先反省自己是“巧者”还是“拙者”吧!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围,虽成必败。”做事顺应天道的,天就会帮助他,很小的力量也一定会壮大。做事违背天道的,天也会反对他,就算成功一时,到最后还是必败无疑。“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顺应天道的能成功,违背天道的招致灾祸,而且是不可以挽救的。这一段再次强调“道”的重要性。不管是主张“势位足恃”,还是主张“抱法处势”,最后都必须遵道顺道。不然,即使像夏桀殷纣那样有权势,因为他们逆天背道而行,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最后还是会亡国,落到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不可复振也”。这里说的就是要“以道控势”,道是凌驾于“势”之上的。这和慎到、韩非子等的法家思想是针锋相对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