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制 怒
“毒而无怒”,此言止忿速,济没法也。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故曰“欲而无谋”,言谋不可以泄,谋泄灾极。夫行忿速,遂没法,贼发。言轻谋泄,灾必及于身。故曰: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
“毒而无怒”,“毒”是指阴毒,别人伤害了自己之后,暗中进行报复,一出手就击中对方要害。最没有办法的人就只知道发怒。后人解释为什么要“毒而无怒”:“此言止忿速,济没法也。”受到伤害一定会很愤怒,但一定要很快将愤怒抑制住,不要发作出来。“济”,补救。如果你做不到“止忿速”,大发雷霆,图一时之快,但造成的后果是没法补救的。只有把愤怒克制下去才能想出办法来。林则徐初到广州禁烟时,一些腐败官吏百般阻挠,令他怒不可遏。但他知道暴怒无济于事,还可能给那帮人找到攻击他的口实。于是,他写了“制怒”二字挂在墙上,作为警句告诫自己。每当要发怒时,就看着墙上的“制怒”条幅,将怒气压下去。制怒,用现代话讲就是管住自己的情绪。南怀瑾老师书上提到一位老朋友的话:“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很大。”这是一句名言,也是人生处世的学 问。
“‘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有怨恨,有不满,不要挂在嘴巴上。说话不可不小心,说话不周密,被你怨恨的人知道了,反而会伤害你自己。本来有怨恨就不是一件好事,受了伤害才会有怨恨,而在受到伤害之后又把怨恨挂在嘴上,接下来的伤害可能更重,所以要“怨而无言”。应该怎么做呢?要“欲而无谋”。欲,愿望,这里指报复的图谋。有了图谋,但不要说出来,要装着无谋。管子后人解读这四个字的含义:“言谋不可以泄,谋泄灾极。”图谋不可以外泄,暗藏在心里。如果泄露了图谋,那么灾祸就来了。“夫行忿速,遂没法,贼发。”没有深思熟虑就立刻发怒,口口声声要报复,于是就拿不出办法。因为“贼发”,贼害你的小人会先动手。可见“言轻谋泄,灾必及于身。”说话随便,图谋泄露,必定殃及自身。“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这段经文大概是管仲用来教导齐桓公如何对付仇敌的。管仲是齐国的相,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战争频繁,齐国吃了亏,反过来要如何报复对方。《管子》里充满这样谋略。我们先不评判其好坏。如果心是善的,这些谋略可以用来做好事;如果心是恶的,不学谋略也会做坏事。学点谋略至少做事可以做得高明一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