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不可分

73. 礼义不可分

前面讲到“礼”和“义”,礼是为了让人不逾节,不超越自己的本分。义是名实相适宜。两者意思差不多,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义是礼的根据,礼是义的形式。礼的制定是根据义,就是要适宜。一个是外在形式,一个是内在根据。比如,你知道对老师要尊敬,因为他传授知识给你。“尊敬”,就是合宜的,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义”。但要怎么才能体现尊敬呢?一定要有某种形式。例如,老师进课堂,学生要起立、问候,要叫老师,不能直呼其名。这就是“礼”。“礼”和“义”,两个字加在一起“礼义”,就是指礼的义理准则,也就是《管子》讲的“礼之 经”。

《五辅》对此有详细说 明:

民知义矣,而未知礼,然后饰八经以导之礼。所谓八经者何?曰: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故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倍,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是故圣王饬此八经,以导其民。八者各得其义,则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夫然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陵长,远不闲亲,新不闲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踰越,少长贵贱不相踰越,故乱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礼不可不谨 也。

礼是怎么产生的?老百姓知道要守本分,但不知道怎么做。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制定“八经”,把他们引导到礼上去,行为可以有个规范。什么是“八经”?“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这里所说的八经就是礼的准则。为什么要有八经呢?“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倍”通“背”,背叛。“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倍,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所以圣王制定了“八经”来引导民众。从此,君主知道要“中正而无私”,臣属知道应该“忠信而不党”;做父亲的对子女会“慈惠以教”;做子女的对父母能“孝悌以肃”;兄长对弟妹“宽裕以诲”,弟妹对兄长“比顺以敬”;丈夫“敦蒙以固”,对老婆厚道,不花心;妻子“劝勉以贞”,勤劳,贞洁。这样就能做到“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陵长,远不闲亲,新不闲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人民必须知礼,然后才会恭敬、尊让,不同等级才可以不相逾越,社会就不会发生动乱。这就是为什么要谨守“礼”的道理。《管子》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讲得全面,不像儒家只讲形而上的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