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要讲谋略

137. 经济活动要讲谋略

管子主张,在经济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有些问题看来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但只要运用智慧,不可能可以变成可能。《轻重丁》里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先选两个来讲。第一个案 例: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重)。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值)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请以令使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者,不得不以彤弓石璧。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天子许之曰:“诺。”号令于天下。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五谷文采布泉输齐以收石璧。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之谋 也。

桓公说:“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贺献费用不足,有办法解决吗?”管仲回答:“请下令在阴里这个地方筑城,要求里里外外有三层城墙,九道城门。先秦时的“城”专指城墙。然后在城中让玉匠雕刻石壁,直径一尺的定价为一万钱,八寸的定为八千,七寸的定为七千,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珪”,长条形的玉璧;“瑗”,圆形中间有大孔的玉璧。石璧都如数做完后,管仲就西行去朝见周天子说:“我们的国君想率领诸侯来朝拜先王的宗庙,观礼于周室。请下令要求凡是想来朝拜先王宗庙和观礼的诸侯,都必须带上彤弓和石壁。不带彤弓石壁的人不准入朝。”“彤弓”,红色的弓。只说带石壁太露骨,所以加上彤弓。周天子答应了,便向各诸侯国发出了号令。天下诸侯都运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和丝绸布匹到齐国来收购石壁。齐国的石壁由此流通到各国,天下的财物都归齐国。齐国因此八年没有征收赋税,就是这个“阴里”的谋略起的作 用。

第二个案 例: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母(毌,贯)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下诸侯载其黄金。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束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桓公说:“周天子财用不足,每次下令向各诸侯国征税,都没有诸侯理睬他。有办法解决吗?”管仲回答:“长江、淮河之间,出产一种三条脊梗一直贯穿到根部的茅草,名叫‘菁茅’。请建议周天子派官吏封禁菁茅产地的四周,并看守起来。在天子到泰山祭天,到梁父山祭地的时候,就可以向各国诸侯下令:‘凡是想要跟随天子到泰山祭天、到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品。不照命令执行的就不许跟随前往。’”于是各国诸侯都载运着黄金争先恐后地奔走收购。“秩”,次序;“争秩”,争先恐后的意思。江淮地区的菁茅价格因而上涨了十倍,一捆可以卖到一百金。所以周天子听朝仅仅三天,天下的黄金就从四面八方像流水一样汇聚到周都来。因此,周天子七年没有向诸侯要贡品,就是这个菁茅之谋的作用。

这两个案例都涉及经济活动中的谋略。有人讲《管子》是权谋之学,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权谋不完全是负面的,就是教你办成一件事不必硬来,要动脑筋,有时可以迂回曲折地达到目的。要想了解权谋,“轻重”里面有不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