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饮食之道
【内业·第十章】凡食之道,大(太)充,伤而形不臧(善)。大摄(节敛),骨枯而血沍(竭)。充摄之间,此谓和成。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饥饱之失度,乃为之图。饱则疾动,饥则广(旷)思,老则长虑。饱不疾动,气不通于四末。饥不广思,饱而不废(发),老不长虑,困乃速竭。大(泰)心而敢(敞),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疴,病)。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云(运)气,意行似天。
这一章开始讲饮食之道,吃得太饱会伤身体,体形也不好看。现在很多有钱人或官员,整天胡吃海吃,年纪轻轻就已经大腹便便。吃得太少,就会形如枯槁,没有气血。很多年轻人爱美,要减肥,就忍住不吃东西或吃很少的东西。这样的后果一定是营养不良。减肥不是不吃,而是要靠锻炼。饮食保持在饱和饿之间,就是达致中和了。这是延续前一章讲“和”,情绪要平和,饮食也要中和。要保持在饥饱之间才是恰当的。“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这样精气就能聚于体内,进而生出智慧来。也就是说身体健康方可聚气。饮食之道的目的还是在于养 气。
“饥饱之失度,乃为之图。”过饱或者过饥,就要想办法去解决了。“饱则疾动,饥则广思”,吃太饱就马上要活动一下;饿的时候就不要去想事情,因为动脑筋会消耗能量。“老则长虑”,人老了要经常动动脑筋,哪怕打麻将都好,才能保持生命力。“饱不疾动,气不通于四末”,吃饱了不活动,身上的气脉就不能畅通到四肢。“饥不广思,饱而不废,老不长虑,困乃速竭。”“广”应作“旷”,停止;“废”在这里是错讹字,应该是“发”,消化的意思。饥饿的时候还在想问题;吃饱了不动不消化;老了终日无所事事,不动脑筋,人的身体就被困住,并且很快地衰竭 了。
“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大”读作“太”,是安泰的意思。“敢”是错字,应该是“敞”。心要安泰而且心胸放开,不要整天拘泥于小事。这样气就可以舒展,什么事都能容得下。心宽就能体胖,“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形体健康安逸,不会衰老,永远保持年轻。身心能保持合一,自然百病都没有了。“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讲运气、养气的方法。运气养气不只是指“气守丹田”,而是做到见利益不受诱惑,见有害的东西而不惧怕,自己的心因仁爱万物而宽舒,始终保持乐观,无论贵贱贫富都能自得其乐。这就叫运气。饮食之道目的是为了运气,过饱过饥都会影响和阻碍气的舒展。饮食调节好了,气也顺了。这样去运气,人的意志精神就会往来自如,运行于天地之间,非常自在。从道家养生来说,五谷只是一种粗糙的粮食,气比五谷更有营养。人只要吃一部分五谷就够了,主要是食气。后来道家“辟谷”的修行方法,就是从这一理论出来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