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消费刺激经济

132. 鼓励消费刺激经济

实行轻重之法,必须通权达变。管子甚至提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应该采取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下面讲两段非常有趣的段落。许多人读了《侈靡》篇,就津津乐道讲管子主张用鼓励消费刺激经济。其实他在不同的场合讲的是完全不同的主张。如果读了《事语》篇,可能又会觉得管子是主张勤俭治国 的。

先看《侈靡》中有这样一 段:

今吾君战,则请行民之所重。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疲)至乐而。雕卵然后瀹(煮)之,雕橑然后爨(炊)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 化。

应该注意的是管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张用鼓励消费来刺激经济的。“今吾君战,则请行民之所重。”在战争的情况下,要实行老百姓喜欢的政策,满足他们追求的东西。老百姓追求什么?“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爱吃,爱玩,而且要玩得刺激,吃得铺张。这就是他们追求的,就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天生喜欢吃苦的。我以前就讲过,管子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点是分析人性;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在分析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政策。但政策的目标是富国强兵。这个线索非常清楚。制定一项政策,除了领导人的主观愿望之外,还必须考虑能不能行得通。我们现在的政策研究往往是闭门造车,不管实效和后果。比如现在国庆黄金假期,规定高速公路不收费。主观愿望很好,以此刺激假日经济,结果国庆节当天高速公路拥堵无比。全国18个省区有二十多条高速公路拥堵。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反而招来一片民怨。这就是制定政策的人没有考虑人性。人都有贪念,高速公路的路桥费很贵,听说可以省钱,私家车都选择高速。这么堵车,本来想出门的人也不出门了,接下来的两天,高速公路上空荡荡的。如果考虑人性,假日路桥费加倍可能效果更好。道路畅通了,真正想自驾游的就更多了。这才真正起到刺激假日经济的作 用。

“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知道了人性是怎么回事,满足他们的欲望,才能使老百姓为国所用。为什么呢?文中用比较夸张的说法:“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如果不给老百姓吃饱穿暖,让他们披兽皮,戴牛角,啃野草,喝河水,过着牛马般的生活,还有谁会为你君王卖命?政策伤了民众的心,就不可能实现对他们的期望,不可能达到政策的目的。“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然后爨之。”因此,要让老百姓吃到最美味的食物,让他们玩个够,玩到疲劳,把鸡蛋彩绘后再煮熟了吃,把椽子雕刻后再去当柴烧。这是夸张到极点了,比喻穷奢极欲的消费。“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不禁止开采丹砂,商人有利可图,就不会停业。丹砂是一种贵重的矿产。“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消费刺激就业,有钱人奢侈,穷人才有工作做。“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老百姓天生是懒惰的,只有敲打刺激他们,才会去劳动谋生。“振”,刺激、敲打的意思。“非独自为,为之畜化”。老百姓不可能自觉自愿地去干活,需要政府去蓄养、教化他们。过去社会的观念认为“上智而下愚,不移也”。上层社会的人是聪明的,下层社会的人是愚笨的,这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上层社会的人要去教化下层的人。在战争期间,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持,要刺激老百姓拼命生产。办法就是刺激有钱人消费,追求奢靡生活。有钱人挖空心思去花钱,穷人多了赚钱机会,才会去努力从事劳动生产。否则,按常态生活的话,他们只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口饭吃就行,不会动脑筋多赚钱。以前下乡时,知青和所有农民一样,早晨背着锄头懒洋洋地到地里锄几下,然后大家蹲在地头开始聊天,快要收工了再去锄几下,反正也是吃不饱、饿不死。一年年就这么过去了。中国农村大部分人就是过这种日子,觉得天经地义。改革开放后,突然有机会赚钱了,人们才在物质刺激下各显神通,拼命赚钱,生活改善,经济发展了。这是在讲发生战争的特殊时期,国家急需要钱,经济需要快速发展,这时候,就要用鼓励消费的办法去刺激经济。否则按常规去做,经济不会高速增长。但也不能永远刺激经济高速增长,否则开快车是要翻车的。因此,管子在其他场合的主张又不 同。